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要在全社会倡导为劳模“减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1日00:05 红网

  “这是慰问金,你一定不能捐!第一你要买一台新彩电,第二你要买一辆新自行车,剩下的钱给你爱人买几件衣服。矿上要监督落实啊!”今年5月1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李志斌慰问平煤集团职工时,给“金牌矿工”吴如送上了5000元慰问金。当吴如表示要捐给矿上时,被李志斌“制止”了。(中新网6月10日工人日报)

  常看电视、常上网、常看书,看到最多的是各级劳模捐献奖金、社会拍手称赞的场

面,鲜有看到“制止”劳模捐献的例子。看过这篇报道,算是开了眼界,感觉到了组织对劳模身心的人性关怀,但同时一个沉重的社会话题犹在耳际:谁为劳模“减压”!

  报道说,吴如,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多年来,他义务为矿上回收浮煤,累计价值达六七百万元,应得奖励20多万元,却一分不要,被平煤职工公认为“金牌矿工”;他在采煤一线工作25年,下井7500次,不但自己没有出过工伤事故,所带的班组每次也都安全升井,是工友心中的“定海神针”;他只上过三年小学,却写出两本有关煤矿安全的书籍;他对自己很“抠”,一辆骑了17年的自行车仍在“服役”,家中只有一个亲戚赠送的旧彩电,却每年都资助困难工友和贫困学生……

  吴如同志先进事迹的确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劳模”,是公认的“金牌矿工”,可劳模都有普遍的共同点,对工作爱岗敬业,对家庭非常“抠门”,对难友无私奉献。可劳模的生活、身心、社会压力很大,谁来为他们减压呢!

  组织要主动关怀。组织上既然充分肯定“劳模”的功绩,应该对他的政治、生活进行关心和关注。“劳模”大多是工人阶段中的老实人、憨厚者,他们大都不善言词,不表现自己,只是一些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又能共事的任劳任怨式的人物,他们的事迹,他们的业绩需要组织上去发现,去挖掘,去发扬,去树立,他们的所思所想组织上要主动地去了解、去掌握、去解决,以激发他们的更大热情,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省总工会主席李志斌亲自给劳模布置“花钱任务”,这就体现了组织上对吴如劳模生活上的极大关怀。

  社会要真心理解。“劳模”是一个至高无尚的荣誉,当然思想境界远高人一筹,但“劳模”是人不是“神”,吃五谷杂粮,食人间烟火,他们同样需要生活的基本条件,需要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需要得到人们的真正理解,更需要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劳模”得到的奖金是他个人的付出所得,是合法的得利,他们有权支配自己的合法利益。社会各界要给予真心的理解,要剔除“劳模”只得名誉、奖金就是要捐出的想法,为广大“劳模”们减少心理和社会压力,不要让他们背上沉重的枷锁而艰难地生活。

  劳模要善待自己。劳模不要刻意追求“苦行”、“寡欲”,追求“留得身死生后名”,劳模也要用一种平常心态要面对自己,面对社会,勇敢地创造在为社会奉献的同时享有较好的物质生活,要为“劳模”的结果在社会上树立一种好的幸福的生活典型,而不是一种“千遍一律”的悲局生涯,以好的生活典型去引导更多地人去当“劳模”、想当“劳模”,这才是评选各级“劳模”的真正含义。而不是用一些“盖棺定论”的悲局吓退世人不愿作“劳模”、追“劳模”。劳模善待自己就是真正弘扬了“劳模精神”。

  我们再不愿看到因某某劳模因病去世、因功殉职而后发生的感慨和追认,因为这一切都是无用的了!

稿源:红网 作者:曾昭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