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网络讨伐更应该被讨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1日05:20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一份虚拟世界的大字报,网游、偷情引起滔天巨浪;虚拟世界的追杀到现实世界的声讨,网络的力量到底边界何在?一个真真假假的婚外情,网络情人却遭遇现实的追杀令。主角的命运究竟会怎样?6月2日,央视《大家看法》栏目播出了《铜须在电视媒体回应网友讨伐》。

  主角态度

  不想解释什么 网民爱骂就骂

  据节目报道,5月10日,记者赶到燕山大学采访,几经联系,主角铜须(化名小华)答应接受记者的电话采访。“作为当事人,这个事影响很大,而且对家人也很痛苦,不想在媒体再来谈起这件事了。”小华说,“一开始我想通过一些渠道来澄清这件事,但是时间越长我想得越多,我觉得没有必要再澄清什么了,相信我的人还是会相信我,不相信我的人还是不相信我。我觉得网络挺恐怖的,挺可怕的。”

  节目中说,小华的生活完全被改变了,现在他躲在家里不能上学,不能见朋友,每天要接无数的骚扰电话,更不要说骚扰短信和网络上的漫骂。其实这种感觉大家可能并不会太陌生,因为类似的事件以前不止一次地发生过。陈易的卖身救母事件、虐猫女子等一起又一起的事件,让很多人都处在这个网络骂声的漩涡当中。

  6月2日当天,小华又在《大家看法》演播室的连线中说:“对我个人的伤害再大,我也没有必要跟任何人说。谁也帮不了我,我没有必要跟每个人去解释,也没有必要跟每个人来对质这件事。”现在“他们爱怎么骂,就怎么骂,时间长了慢慢地就过去了。”

  各方观点

  随便找替罪羊 网评失去意义

  曾经参与过卖身救母事件完整调查的网友八分斋认为:“网络本身是缺乏监督的,如果拿这个缺乏监督的平台去评判别人不道德的话,这个出发点就不怎么正确。但是我相信,很多留言的网友是觉得自己在对别人进行道德监督,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就是大家只能发表观点,而不能对人家进行漫骂、侮辱和攻击。”

  著名的社会学者夏学銮也表示:“我觉得网络之所以频频出现这种集体声讨、讨伐运动,当然一般是出于正义的义愤了。我一直坚持的观点就是,这是一个社情民意的窗口,从这里可以看到大家的一种想法、思潮。我认为这不完全都是消极的,应该说它有一定的正义性。但是,有的人对事物的判断往往牵扯了一些个人的事情,搅在一起变成了一个宣泄的工具,在网络上寻找替罪羊,把平时在现实生活中积累的一些愤怒、不满转移到网络上来了,转移到别人身上进行发泄。我觉得这失去了网络批评的意义就变味了。”

  节目最后指出,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在网络上大肆地进行讨伐本身是一个更应该被讨伐的行为,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也许就意味着这个社会包括我们的价值判断越来越理智了,也越来越进步了。”

  央视“铜须节目”引网民新一轮反击

  海外媒体关注铜须事件 抨击中国网友是暴民

  6月2日央视《大家看法》栏目播出《铜须在电视媒体回应网友讨伐》,央视批评网民的行为是“网络暴力”,但避免就第三者事件本身做出道德评价。而网民则在“天涯”组织起了新一轮的反击运动,批评央视“支持骗奸人家老婆”,“如此贯彻八荣八耻教育,央视颜面何存”等,为其在“铜须”事件中所采用的围猎方式辩护。

  同时,“铜须事件”引发海外媒体的严重关切。《纽约时报》《国际先驱论坛报》和《南德意志报》等欧美报纸,相继刊发报道,质疑中国网民的做法是对个人权利(隐私权、情感和生活方式选择权等)的严重侵犯。《国际先驱论坛报》以《以键盘为武器的中国暴民》为题,激烈抨击中国网民的“暴民现象”。在西方人看来,这场虚拟事件正在演变成大规模群体性暴力,并已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不和谐之音。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铜须事件”的主角并非愚昧的旧式乡农,而是大批受过现代化教育的城市哄客,他们以“无名氏”的方式,躲藏在黑暗的数码丛林里,高举话语暴力的武器,狙击那些被设定为“有罪”的道德猎物。耐人寻味的是,事件参与者大多是某个游戏联盟的成员,这意味着猎杀不仅出于某种道德渴望,而且也是集体娱乐的需要。

  互联网的“善恶双重品格”,是这项数码技术带给我们的最大困惑。在2001年至2004年间,“互联网之善”一度表现出某种令人激动的特性。面对孙志刚案及其一系列侵犯百姓权益的案件,正是互联网民意促成“暂住证”的取消,改善了底层民众的生存状况,显示出互联网的强大能量。但此后,“互联网之恶”却逐步上升为主导因素。这是互联网民主的歧路,也是中国哄客自我反省的沉重起点。综合央视

  各方声音

  理性交流在此已不现实

  日前,记者联系到一位在网上尖刻谴责铜须的网民Gfmyy,问他是否担心被诉侵权和诽谤。Gfmyy回答说:“关我屁事啊……我又没去偷他什么,我怕×啊!起诉?你他妈的吓我啊?我吓大的!”在随后一天内连续发了3封邮件,指责记者是“死人枪手”,还有更多不堪入目的辱骂。理性的交流在此已不现实,同样的状况也发生在任何一个“铜须门”主题下的讨论中。对“铜须事件”表示怀疑甚至只是中立的言论都遭到网友们潮水般的攻击,其中很大一部分已经上升为赤裸裸的人身攻击。

  教授:群体伤害界定很难

  人民大学法学教授范愉说:“在网络这个特殊环境下,单个网民是没有伤害力的,要造成危害也是群体性危害。换句话说,假设A发了个帖子,公布了某个人的联系方式,但他是否就应该对后面跟帖的人,甚至看到他的帖子的人的行为负责?要界定是很难的,法律上目前也存在争论。”因此,他不主张随便指责网友“违法”。 范愉描述了西方社会较常见的“自力救济”形式,与虐猫、铜须等事件类似,当事人借助网络力量与一种负面现象进行对抗。“法律有强制边界,比法律更为宽泛的是公民的自制力。在一个尊重法律规定的框架的社会,公民运用自己的力量在法律框架内解决问题是被鼓励的。”范愉说。

  网监:受害者可寻求保护

  北京市公安局网络监察科的相关人员表示,在网上不经过允许私自公布某人的私人电话、家庭住址等,并且对个人造成了伤害,这种行为属于侵犯个人隐私,被伤害者可以到当地派出所报案,寻求公安机关的保护。

  律师:网友行为已属侵权

  北京诚辉律师事务所律师刘营说,这是一起典型的通过网络手段收集汇总和发布个人信息而侵害他人隐私的事件。本事件中,虽然按网上的传言看,铜须也许会有不道德的行为给女方的家庭造成严重的伤害,遭到网友的一致声讨,但女方丈夫公布4月9日妻子与铜须聊天记录的行为是一种发布他人生活信息和生活资料的行为,虽然所指对象使用的都是网名,但是,其提供的相关信息映射了生活中的铜须,能够被第三人所知晓,已经造成了对铜须隐私的侵害。综合青年周末、京华时报

  新闻链接

  《文明上网自律公约》发布

  为大力弘扬和树立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落实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出的“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号召,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博客网承办的“网络文明与道德建设研讨会暨《文明上网自律公约》发布仪式”于日前在北京举办,中国互联网协会同时公布了《文明上网自律公约》(全文如下)。

  自觉遵纪守法,倡导社会公德,促进绿色网络建设;

  提倡先进文化,摒弃消极颓废,促进网络文明健康;

  提倡自主创新,摒弃盗版剽窃,促进网络应用繁荣;

  提倡互相尊重,摒弃造谣诽谤,促进网络和谐共处;

  提倡诚实守信,摒弃弄虚作假,促进网络安全可信;

  提倡社会关爱,摒弃低俗沉迷,促进少年健康成长;

  提倡公平竞争,摒弃尔虞我诈,促进网络百花齐放;

  提倡人人受益,消除数字鸿沟,促进信息资源共享。

  据新华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