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易中天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1日06:00 光明网
萧三郎(北京编辑)

  易中天创造性地为中国畅销书写作开辟了新路,他提供的这种可能性是中国出版业的新标志。易中天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正在发生的文化与出版领域的变革,不是毫无出路,而是才刚刚开始。

  学者易中天的话题近来又成热点,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三国名满天下,拍卖新书《品三国》卖了纹银两百多万。各种批评的声音甚嚣尘上,有认为教授上电视侮辱了学者

名分的,有对他的“评书历史”嗤之以鼻的,有认为他会弄垮学术出版的。种种批评之中,既夹杂着知识分子的酸论,也有对时代本身缺乏清晰认识的短见。我以为,认识到社会基础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易中天本人作为一个畅销产品制作者的本质至为重要。

  首先,在所有对易中天的批评当中,知识分子的腔调似乎为他是今日“余秋雨第二”做了定性,那就是易中天是一个哗众取宠的家伙,他既玷污了学术、教授以及历史等这些玩意,也在取悦大众的道路上走得过于遥远。社会正在发生变化,一种“反智主义”的思潮正在兴起,那些怀抱文化救国之类梦想的知识分子当然看不清楚。不管我们承认与否,精英文化正在技术创新和技术革命的基础上发生“去中心化”的巨大裂变,这表现在平民文化以及娱乐文化的快速兴起,并占领舆论话题的中心。那些批评他“哗众”的知识分子有必要认识到这种社会变化的群众基础,精英文化“精英—平民”两元对立的传统结构遭遇了巨大困境。不管我们理解与否,这种“反智主义”的思潮将会是21世纪的文化主流。所以,老百姓喜欢易中天的三国说辞,尽管可能有各种的历史错误。在论坛上,更有无数的“易粉”称嫁人就要嫁易中天。

  其次,易中天本人作为一个畅销产品的制作者,他是经历市场经济考验的。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此前他写了不少书,靠美学起家,几乎可以说是“万金油”,他写品读男人女人的书,写美国大宪法背后的故事,写品读城市的书,直到后来写品读汉朝历史、三国历史才声名鹊起。可以说,是市场考验并选择了易中天。更为重要的是,那些批评易中天将搞垮学术出版的人没有意识到,他的成名历程暗合了中国最为缺乏的畅销书写作和类型写作的风潮。在海外,除了有历史大家写就的历史专论,更有无数大家写就的普通历史教科书,以及二线作家写就的流行通俗历史读物。这点在文学领域就更容易理解,多少所谓的二线作家一辈子没有登堂入室“主流文学领域”的机会,但是他们的著作动辄销售百万册,老百姓人人争睹,谢尔顿、斯蒂芬·金(他是特例,后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房龙和克里斯蒂,莫不如是。易中天的风行印证了这种可能性,并创造性地为中国畅销书写作开辟了新路。

  中国现在有很多畅销书的作家,但是没有“畅销书作家”,什么意思?我所理解的“畅销书作家”,那就是说不论他写什么题材,按照每年一本左右的速度,都能上排行榜,成为热点话题。这是出版工业必需经历的一步。

  不管中国现在畅销书的作家多么自信和自傲,但就算余华、莫言、安妮宝贝,都不能算是这个意义上的“畅销书作家”。现在说易中天是,也为时过早,不过他提供的这种可能性是中国出版业的新标志。

  所以,我要说:易中天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正在发生的文化与出版领域的变革,不是毫无出路,而是才刚刚开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