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陈希我:写作是要冒犯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1日07:49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 人物名片:陈希我,男,上世纪60年代出生,70年代上学,80年代出国留学,90年代回国写作。曾当过教员、杂志编辑,也曾在酒吧夜总会、赌场及运输码头混职,现为自由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放逐,放逐》、《抓痒》,小说集《我们的苟且》,中短篇小说《暗示》、《今天你脱了没有》、《我们的骨》、《遮蔽》,评论《我们的文学真缺什

么》等。曾获第8届、第17届“黄长咸文学奖”、第4届福建省优秀文学作品“百花奖”。被《中国图书商报》评为2003新锐人物。

  陈希我在新浪网上开通了一个名为“伪博客”的博客。这个博客于去年12月开通,仅仅半年时间,点击率即达到28万多人次。我们的谈话,也即从博客谈起。

  记者:为什么叫“伪博客”?陈希我:现在写博客有两类人,一类是主动在线写,一类是网站拉过去开博客的,文化界大部分作家、评论家都是这样的。他们实际是把文章写好后直接贴上去。这样,后者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博客,而我当初正是被新浪网拉过去写博的,因此就冠以“伪博客”了。

  现在博客上的一些帖子更新快,主要是我每周都在一些媒体上开设专栏,这些文章简短,很快就可以贴上去。

  记者:如何看待博客热这个现象?陈希我:博客有两个方面的功能,一是可以扩大你的影响,吸引更多的读者和网友。但同时,它也会带来一定的消极反应。一些人往往并未认真阅读你的文章,就随意发表评论。不但普通读者,一些网站编辑也会为了吸引网友眼球,断章取义甚至是凭空生造出某种扎人的标题,结果就招致读者抨击,我感觉很无奈。

  记者:这两年,你的作品在评论界引起相当高的关注,有评论认为你是中国最有潜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一个作家。

  陈希我(笑):我想说明的是,这种事我不知道从哪里传来的。可能出于读者的好意,或者某些评论家的偏爱,实际上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诺贝尔奖有它的标准,但我们也不要把诺贝尔奖“神”到什么程度。

  中国有那么多有资格得诺贝尔奖的作家,怎么轮也轮不到我。如果有一天诺贝尔奖颁给我是一个笑话,对我本人也是一个笑话。

  记者:读过“80后一代”作家,比如郭敬明、韩寒等人的作品吗?有什么印象?

  陈希我:读过李傻傻的一些作品。感觉不错,他有一定的写作功底。其他人的没看过,不好评论。

  记者:近两年,福建籍的小说家在全国的影响越来越大,比如你啊,北村啊,还有须一瓜、北北等人,因此有人称你们为文坛“闽军”。你如何看待“闽军”的崛起?

  陈希我:其实,我觉得以地域来区分福建作家不妥当。此前,文坛有“陕军”的说法,那时这群作家有共同的特点,生活在陕西,写的都是陕西,风格比较厚重。福建的小说家,虽然生活在福建,但风格不大一样,因此以地域来划分我们,似乎不大妥当。

  记者:最近在忙什么新的作品吗?陈希我:我正在写一个长篇。这部小说,试图从“国骂”入手,来讨论民族深层次的潜意识,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痛,在新世纪全球化的境况下如何获得重生。这个作品还没有完成,写好后也暂时不发表,希望放一段时间,沉淀一下。

  记者:读过你的《我们的骨》这篇小说,写得很好,能谈谈吗?

  陈希我:这个小说其实我并不很满意。当初是为《人民文学》量身定做的。出来后比较看好。我想可能是因为把握了度,让各方面的人都能接受。但这也造成了问题,容易造成温暾平庸。写作是要冒犯的,必须突破度,突破禁区。

  记者:看你的简历,感觉你的人生经历很丰富: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初,80年代出国留学,90年代回国写作。曾当过教员、杂志编辑,还曾在酒吧夜总会及运输码头做过。能够谈谈你的这段经历吗?

  陈希我:上个世纪80年代,我到日本读书。不像现在的孩子们出国读书都有比较好的条件,我们那时出国,需要自己寻找生活来源来完成学业,为此,打工就成了我们的谋生手段。平时,我们都要上课念书,不能花太多的时间打工,于是,我选择的工种就是一些不与上课时间冲突的工作。

  常规的打工,一般是到餐馆做刷碗之类的,这种工作一是收入低,二是时间不刚好。我们上课一般要到下午5点,而这个时候,正是餐馆营业的高峰期,你不在,人家老板就不愿意要你。我们晚上一般不用上课,夜总会的工作在时间上比较合适。在码头当搬运工,这个活虽然辛苦,劳动强度大,但相应地,收入也较高。

  记者:这段经历对你有什么影响,进入过你的小说中吗?

  陈希我:在写作上,我基本不涉及自己真实的人生经历。不过,这段经历对一个人的思维成熟还是有着深刻的影响的。与诗人不一样,小说家需要生活积累,这生活积累不是具体干了什么事,而是“心路”的历程。像我们这些60年代出生的一代,积累也都比较浓厚,也因此吧,这个年龄段的作家目前比较有实力些。

  记者:有过“触电”的经历吗?陈希我:我的作品不大适合拍电影。

  我也不会为了拍电影刻意去写作。我觉得,作品拍成电影不是作家的事,把小说写好,作家就完成了任务。是否看中我的小说并拍成电影,那是电影人的事。当然,如果我的小说刚好能被拍成电影,那也无疑是好事,当然这里有个前提,不能歪曲或庸俗化我的作品。杨行(编辑暴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