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石磬沉睡3000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1日09:00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金沙遗址再发掘实录

  金沙直播,再次撩开古蜀王国的面纱。在直播发掘中,金沙遗址共出土珍贵文物130余件,再一次让世界和全国观众领略了古蜀文明的辉煌。其中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有着3000年历史的商代石磬的出土,成为本次发掘中最大的收获之一。

  ■本报记者张珏娟何茜黄里经过长达3个多月的准备,历时4小时直播。昨(10)日,中央电视台为中国首个“文化遗产日”制作的特别节目《中国记忆———中国文化遗产日电视直播行动》,以金沙遗址再发掘画上圆满句号。从象牙、玉器到陶器、金器再到金沙从未出土过、让考古专家为之震惊的最大的商代石质乐器———磬,金沙遗址保护性考古发掘现场为“遗产日”送上了一份贺礼。

  直播开始感受沧海桑田

  来自央视10套的主持人陈志峰与成都电视台主持人廖三怡出现在金沙遗址,在他们的带领下,这个至今尚未对外开放的博物馆在全国观众面前揭开了神秘面纱。随着镜头的移动,矗立在金沙遗址的“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太阳神鸟”在阳光下熠熠发光,而金沙文物出土的最主要区域、也就是现在修建而成的遗迹馆在屏幕上全景呈现。当两位主持人进入到考古工作的核心位置———探方时,从来秘而不宣的考古工作现场真实地展现在屏幕上,工作人员的工具、挖掘动作以及一段露出一半的古树,都让人惊讶。北京主演播室的主持人之一张越掩饰不住兴奋,连连说:“这是三千多年前的一颗树啊,商代的树出现在你面前,有一种沧海桑田的感觉。”

  11:00石磬出土意外的收获

  昨日,成都的气温陡然升高。从上午9点,考古人员就在遗址内的4个发掘点进行再发掘。11点,1号发掘点出现了玉镯、玉璋、玉璧等玉器和5件金箔。发掘,再次唤醒了沉睡了3000多年的古蜀王国,接下来,宝贝不断涌现。

  第二个点位于祭祀区的东部,出土了较多象牙,此外还有一些铜器和玉器。

  第三个点位于祭祀区的北部,最大惊喜来自这里。11:10,7607号探方处露出一块“褐色石板”,中国社科院王仁湘教授细看,禁不住叫出了声:“哎呀!上面有孔洞!是石磬!”正在祭祀区另一边“出镜”的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毅闻讯立即赶来,指挥工作人员用竹签、刷子小心翼翼除去“石块”表面和周边的泥土。约摸半小时后,“石块”终于露出真面目:两块石磬一左一右整齐隐藏于土层中,左边的略小,四五十厘米长,右边的则有110厘米长。伸手轻轻敲击,“石板”即发出清脆的声响。“确实是石磬,价值非常大!”王毅激动起来,“此次金沙发掘直播活动最重大的考古发现诞生了,这是金沙遗址首次发现石磬,38公里外的三星堆都没能出土过,而且保存非常完好。”专家认为,这两件石磬的发现,表明金沙时期的祭祀活动中可能已有较为完善的礼乐制度。

  13:00宝贝出土惊喜连连

  截至下午1时直播结束。这次对祭祀区的保护性发掘,除发现大量的獠牙和鹿角,共出土珍贵文物130余件,其中金器6件,铜器14件,玉器20件,石器3件,象牙12件,陶器80余件。最引人注目的还有一件平行四边形的玉璋,长35厘米、宽5厘米,其上刻有四个对称的肩扛象牙跪坐人像的图案,让人清楚地了解到金沙人当时是如何用象牙进行祭祀活动的。

  [专家点评]

  没想到有这么多文物

  王毅(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这次直播活动相当成功,这是成都乃至中国直播史的创举。出乎意料,之前我们只敢确认下面有东西,但没有想到会出土这么多珍贵文物。动土之前,大家心里都没底,随着发掘工作深入,一件件“宝贝”相继露面,大家才放下心来。可能是托了“遗产日”的福,3000年的老祖先才让这些文物呈现在大家面前。直播将金沙遗址现场发掘展示给全国观众,除了对宣传成都外,对唤起全民保护中国文化遗产意识也有重大意义。

  我们进行考古发掘,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但在任何时候,考古发掘都会受到技术手段或者人们对考古的认识局限等制约,而且,考古本身对于文物来说会造成多多少少的损害。所以,在目前条件下,考古发掘的理念就是———获得今天的信息就行了,尽量做到少挖,把遗址、遗迹保护好,留到以后方方面面条件更成熟了,我们的后人再做发掘研究。

  文化遗产别用钱衡量

  易中天(厦门大学教授)

  直播中,一电视观众问:你觉得太阳神鸟的金箔价值多少?易中天回答说:“这个问题说好回答也好回答,说难回答也难回答,四个字的答案:无价之宝。我们要记住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拍卖,也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有价钱。”易中天还表示,如果没有我们的祖先,没有我们祖先留下来的遗产我们不会成为伟大的民族,我们每个人不可能成为这个伟大民族当中的一员,我们也不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所以我们一定要有感恩的心情,崇敬的心情面对我们祖先留下的珍贵的遗产,然后自然地小心翼翼地去保护它。我们每个人都参与到保护文化遗产的行动中来,在阳光下,旷野里,在风雨中。”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