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南越国宫署开放引市民热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1日09:52 南方新闻网

  南越国宫署开放引市民热捧

  数百人未经预约前来,有的觉得太专业“看不懂”

  “我当时哪想得到,这里是广州老祖宗住的地方。”78岁的李祺添老人感慨地说着,他的脚下是中山四路的南越国宫署遗址。六十多年前,李老的家就在这儿。

  在连日阴雨后,昨日难得出现晴天。上午9时,在简短的仪式后,考古长达十年之久的南越国宫署遗址重新揭开面纱。李祺添和十几名市民饮得“头啖汤”,成为首批观众。但也有不少市民未按规定,未经预约就自行前来,看了一番后又觉得太专业,大呼“看不懂”。

  七旬广州“土著”倍感自豪

  讲解员引领着观众从“南越王宫御苑”陈列室,到遗址考古现场,逐一介绍。而李老忍不住对讲解员和记者们娓娓说起自己和南越国宫署之间的“古仔”。

  时光倒流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民国时,李祺添就住在汉民路(即今天北京路)西横街上,当时宫署遗址上是一座“汉民公园”;和伙伴们在公园里玩乐的时光才刚刚开始,李祺添就看着这座公园被“日本仔”霸占了,改建成了一座“神社”。“广州人每天经过这里,都要低着头。”李祺添说。

  屈辱的历史长达八年之久。“日本仔”被赶走了,广州解放了,“神社”自然被撤下,改成了动物园。李祺添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动物园里还出现了“蛇吞猪”的奇观。

  作为一个地道的广州土著,李老亲眼见证了南越国宫署遗址这方土地上的岁月变幻,留下深厚的感情。早在1999年,遗址上发现王宫御苑,李老就前来探营。昨天上午,李老特地从中山七路的家里赶来,再次走进这考古遗址,他的第一印象是“比上一次的更大”——他在讲解员的指引下,看到近两三年挖掘出土的南越国的一、二号宫殿,也就是广州的建城开端地。

  “真没想到,南越王住的地方这么大!”李老伸出手臂,用手指指着远处。这名老广的脸上写满了自豪。

  “新客家”赞叹之余坦言看不懂

  8岁的小男孩高天祥恐怕是昨天年纪最小的观众之一。他妈妈告诉记者,小天祥对历史很感兴趣。去年他参观了解放北的南越王墓后,听说中山四路有个南越国宫署,就叫妈妈带他来参观。因为当时没开放,也没找到。看报纸上说10日开放,母子俩就赶来瞧瞧。

  小天祥昨天看得特别认真。他把一个土堆上几块标示不同朝代的牌子一一拍下来。当记者问他,这里到处是土堆,觉得有趣吗?他毫不犹豫地回答,“一个大土堆,就分那么土层,这个是秦代,那个是唐代,很好看啊!”

  与李老和小天祥这样的广州土著不同,郭先生几年前从湖北来广州定居。在这名“客家人”眼中,广州古代地处南蛮之地,而南越国宫署遗址却让他大吃一惊:原来广州还有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不过,郭先生看了一遍之后,还是看不明白。他听讲解员介绍,遗址的朝代遗迹叠加相当复杂,多处遗迹遗物残缺不全。郭先生认为,普通市民们未必都具有历史考古方面的知识。这个遗址要面向公众开放,一定要想办法把深奥复杂转化成生动直观,才能吸引人,才能让人看懂,真正达到传播南越文化的效果。

  现场

  数百人突至博物馆难顶

  管理部门提醒:考古现场不宜拥入太多人

  尽管南越国宫署遗址筹建处在此前公开的“开放须知”中,已强调市民要预约参观,不过昨天,却有不少市民没有预约或在预约时间前就进场参观。据悉,筹建处原定昨天只接待100人次,没想到一下子就来了400多人。而且在参观时,还有小孩子触摸文物,也有一些观众直接进入考古现场。

  筹建处有关负责人对市民们参观宫署遗址的热切心情表示理解。不过目前遗址的各项设施比较简陋,陈列室狭小,而且考古现场不易管理,不宜同一时间进入太多人员,因此还是请市民们遵循预约参观的方式,并注意遵守参观秩序,保护文物。

  另外,昨天上午,省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广东省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去参观。

  本报记者许黎娜通讯员蔡锦明曹晓亮实习生安珍

  图:

  一名小观众拿着相机不停地拍出土文物。不知他有没有看明白这些“老古董”?

  本报记者许冰实习生程永强摄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