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胡真:喜闻大学生志愿入农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1日11:04 东方网

  近日《湖南日报》报道: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一群大学生,集体致信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汇报其参加农村调查和支农实践的收获,倡议建立大学生新农村建设实践基地和试点配备“大学生村官”,并志愿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看到这则新闻,笔者不禁为这群大学生拍手赞许。

  大学生志愿入“农门”,反映了一种价值观念的转变。多年以来,许多人都是抱着

一种“跳出农门”,不做“泥腿子”的思想而发奋学习,争取上大学。如今,却有这么一群在校大学生主动写信给省委领导,表示愿意服务三农。这说明了我们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正在发生转变。这种转变,其实质是对择业观和人生价值体现的一种重新认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学生对“三农”的感情和服务的决心不是心血来潮。因为早在2004年2月,该校就倡导成立了“三农学会”,并且有106名学生入会。两年来,他们共开展了100次调查和支农实践活动。通过这些实践,他们懂得只要有理想,肯发奋图强,哪里都充满着机遇,哪里都是大有作为的舞台。《尚书·无逸篇》云:“不知稼穑之艰难,无逸无谚”。古来成大事、大器者,无不是在深入了解社会,接触人民群众,体验生活艰辛的过程中成长的。况且,目前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希望的田野正等待有人去开垦、去建设。所以,就更应该抓住机遇,做出对国家、社会和人民有益的贡献,才能真正体现自己的价值。

  大学生志愿入“农门”,彰显了一种社会责任感。在我国,几千年来,农村给人的印象就是闭塞、落后、困难。我国13亿人有9亿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重点、难点、关键也都在农村。因此,党中央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并适时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如今,这群大学生摒弃了那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旧习,顺时而动,应势而行,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底层,把个人的理想目标融入到了国家社会的需要之中,愿意承担起历史的重任,充分表明了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让人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大学生志愿入“农门”,引领了一种新风气。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在整个社会成员中他们思想最为活跃,他们的一举一动随时都被社会所关注,同时也影响着社会的变化。今天,这群大学生的举动展现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是践行“八荣八耻”的实际行动,给其他大学生和社会成员带了个好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不单需要大学生的努力,而且需要各个社会阶层的关注和支持。全社会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多给农村一点重视,多给农业一些投入,多给农民一丝关爱,这样和谐社会的建设才不是一句空话。同时,作为建设主体的农民也应该自力更生,积极向上,用智慧和勤劳的双手浇灌自己美好的家园。愿有更多的人投身到国家改革和建设的大潮中去,做万里波涛中的一朵美丽浪花。


作者:胡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