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我市农村文化新风吹拂 村民尽情享受文化带来的乐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1日11:40 大华网

  文化广场、篮球场、图书阅览室、多媒体信息厅应有尽有。丝竹之声不绝于耳,翰墨之香随处可闻,文明乡村声名远扬。统一规划建设的崭新农居,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宛如大花园。外来工、本地居民一视同仁,和谐相处,共创繁荣新局面。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热潮中,我市各地农村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文化素质,新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每天下午4时起,龙湖区新溪镇的文化中心广场总是人头攒动。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室热火朝天,棋类活动室、阅览室座无虚席、聚精会神。在新溪镇,“定时”前来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已经成为许多村民的新“习惯”。

  位于市区东部的新溪镇在行政区划调整时才并入龙湖区。经济稳步健康发展的同时,该镇在各级的支持下,多方筹集资金近200万元,按省一级文化站的标准,于今年1月建成了占地2600平方米的活动中心。中心不仅建有图书阅览室、艺术展厅、舞台、篮球场、羽毛球场等,还配套了舞蹈练功厅、多媒体信息厅等农村地区较罕有的设施,极大地满足了农民群众、青少年的文化需求。条件改善了,群众的参与热情高涨,他们自发组建了灯谜、象棋、潮乐、文学、书画、乒乓球等群艺社团,积极开展读书、比赛、演出、培训等各种文体活动,充分享受文化新风带来的乐趣。

  潮南区华里西村是著名的丝花专业村,去年全村的GDP达4.6亿元。近年来,该村投入逾1000万元,兴建了电视室、文化室、图书室、公园等公共文化设施,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在我市农村,像新溪、华里西村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千方百计加大投入,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不断完善文化设施建设,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占领农村文化主阵地蔚然成风,健康文化活动、健康生活方式已经广为农民群众所接受。

  “昔日狭窄崎岖、泥泞满地的村道拓宽铺上了水泥路面,两旁再种上花草、树木。臭水塘填平修成文化广场,盖起图书阅览室、科技宣传室,乱倒垃圾、乱搭乱建的现象不见了!”这是金平区莲街道新辽社区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发生的喜人变化。

  人改变环境,环境也熏陶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我市不少地方从整治村容村貌、规范村居建设入手营造美好新家园。

  潮阳区新宫社区两委干部带头清理淤积多年的臭水池,事业有成的乡亲闻讯鼎力支持,出资200余万元,修石篱,铺绿地、道路,建儿童游乐设施、小广场等,彻底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触手可及的花草从没有被人摘折过。原来垃圾遍地、蚊虫孽生的死角,如今成了开展文化活动的好去处。

  潮汕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积淀深厚,在汕头许多农村,这种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创新。一些地方还大打文化品牌,在探索文化产业化、可持续发展新模式方面做了大量尝试。英歌舞、笛套音乐、剪纸被誉为潮阳民间艺术“三瑰宝”。为抢救、传承、弘扬“三瑰宝”,潮阳成立了相关机构,加强研究、培训,积极申报国家、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编写系列丛书广为宣传。这些举措提高了潮阳在外的知名度,树立了新形象,也丰富了当地的群众文化生活。

  龙湖区金洲社区是远近闻名的“对联村”,至今已有百多年历史,。全村7成村民都会书写春联,春联远销港澳地区,书写、销售春联成为该村村民一项收入不菲的副业。在各级帮助下,该村加强了对此项文化传统的包装、宣传,力求朝产业化方向发展。同时,该村设立春联培训室,由老一辈的春联艺人执教,组织培训下一代学习书写春联技艺,使得这项传统文化后继有人、发扬光大。本报记者蔡毓生

  (责任编辑:林伟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