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教育的目的不是淘汰差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2日09:05 上海青年报

  □李劭强

  十几天后就要中考了,西安市临潼区16岁的初三女生小晨(化名)却在家闲着,因为在班主任的“劝说”下,成绩不好的她不得不放弃了中考。为了证明学生是“自愿”的,班主任还拿来别人的申请书让照抄了一份。据悉,像小晨一样,因成绩较差而被劝弃考的学生还有10几个。(6月11日《华商报》)差生就不必参加考试和接受教育,这就是劝人弃考者

的“理性”逻辑。看到这种极端缺乏责任心的“差生弃考论”,我不禁想起了此前关于差生教育的另一则新闻:一段时间以来,在江苏、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却纷纷出现专以中小学“差生”为招生对象的民办教育机构。同是教书育人的工作者,在面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时,前者劝其放弃,后者育其成才,两者教育理念的差异由此可见。而两相比较,从教育的目的衡量,谁优谁劣自是不言而喻。

  差生一般指中、小学生中学习成绩在及格线以下的学生,而对那些不仅学习差,而且品德也差的学生又称双差生。后来,这种带有贬义的叫法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批评,现在教育理论中称其为“问题学生”。他们共同的特点是跟不上班集体的整体要求,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并因此引发出平时表现不好,甚至有的“问题学生”行为具有攻击性,对教学秩序造成干扰等问题。他们最容易引起教师、家长的反感和烦恼,在公办学校,有的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他们丧失信心,采取了厌弃态度。在这一情势下,民办择差教育便“应运”而生。

  而事实上,在一个群体中能力和水平的发展是不会平衡的,无论是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还是学业成绩,必然存在优劣、高低之分。所以说“问题学生”有存在的必然性、客观性和普遍性。关键是我们要认真分析问题学生的心理成因,并以相应的对策进行矫治,帮助教育他们,关心爱护他们,实施全人性化教育,激发这些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和消极情绪,确定自我位置,正确认识自我,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这样不但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也能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而这一切是我们公办学校教育的应有之意。给予“问题学生”的应是关心、爱护,而不是冷淡、厌恶和嘲笑。公办学校也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对症下药”,取得成效:心理教师可以对问题学生展开心理调查,接受心理咨询;对各学科可以设置补差小组;对有专长的可以设置兴趣小组;在日常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反之,如果一昧追求升学率,对问题学生减少教育投入,那是对学生的家长和社会严重不负责任,是对自己职业的亵渎。

  但遗憾的是,在升学率的压力下,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许多公立学校对“问题学生”采取了放任自流,甚至是“剔之而后快”的错误态度。在他们的区别对待中,“问题学生”的问题很难得到及时的解决。结果,只能是“问题学生”真的出现了问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