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倒卖病人:缺监管造就“缺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2日15:29 东北新闻网

  东北新闻网特约评论员 舒圣祥

  “大部分医院都有倒卖病人的现象,有的倒出去,有的倒进来,医生从中收取少则50元,多则数千上万元的‘转院费’。”6月12日《现代快报》上,一位自称“实在是于心不忍”的医生,为我们揭开了“远比倒卖药品、拿药品回扣性质更恶劣、后果也更严重”的医院倒卖病人的黑幕。而这种倒卖,既可发生在同城医院之间,也可发生在本地医院与外地医

院之间;可以发生在同等级别医院之间,也能发生在不同级别医院之间;既能发生在医院内部各科室之间,也能发生在不同医院的同种科室之间;甚至还可以发生在120急救与医院之间……

  作为倒卖病人方式之一种,此前,120急救与一些医院之间的“合作关系”,已经多次被媒体曝光过;而医院不同科室之间互相倒卖病人,合起伙来疯狂搞“过度医疗”,“550万医药费”事件也早已经登峰造极;不同医院之间的倒卖病人,无疑也是存在的,就好比大医院把吃剩的病人“介绍”给小医院啃,小医院把吃不下的病人“介绍”给大医院宰——病人从头到尾都只是医院口中的肥肉。

  从药品回扣,到手术红包,再到倒卖病人,医院和医生的“去道德化”特征日益明显,“白衣天使”堕落成了“白色恐怖”。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认为,是金钱这个魔鬼沦丧了医生的道德。然而在我看来,金钱的罪过,仅限于其巨大的诱惑性;真正让“医生”变成“商人”的,是脆弱的卫生监管和虚化的约束机制。

  行政监管和职业道德,有时候是互补的关系,有时候又是互拆的关系。在这二者之间,似乎存在着这样一个并不很明确然而又肯定存在的临界点:在这个临界点以内,二者互补;在这个临界点以外,二者又互拆。当行政监管强有力时,凭借着监管余威的震慑,在那些行政监管“难免顾及不到”的少部分领域,职业道德是可以期待的有益补充;然而,一旦行政监管过于疲弱,乃至于呈现“伪监管化”的态势,行业秩序的维护过度依赖于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时,职业道德的沦丧几乎又是“承受了不能承受之重”的必然结果。

  非常不幸的是,我们现在对医疗机构的监管,恰恰就呈现出了“伪监管化”的态势。首先在监管独立性上,是一种“老子监督儿子”式的监管。太多私情与私利的掺杂,让监管机构和被监管者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你好我也好”的共荣共损格局让他们失却了监管的动力。其次在监管手段和方式上,是一种“完全形式主义”式的监管。医疗黑幕从来都不是出自监管者的披露,哪怕这个黑幕已经成为行业内“公开的秘密”。走过场式的例行检查代替了一切,所谓监管,只是针对被提前突击修改过的门诊日志之类发表空洞的意见。

  正如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绝对的道德依赖也必然导致绝对的道德沦丧——“伪监管化”必然导致“去道德化”。回过头来翻翻过期的新闻纸,医院收费单上竟然可以“给死人做检查”,大活人竟然可以被医院送进火葬场;与之相比,在“医院100%违规”的“伪监管化”体制下,倒卖病人充其量只能算是医院的“正常经营行为”,恐怕连新闻都算不得吧?

  (本栏目所有文章均为本网特约评论员撰写,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投稿,一经采用,按稿计酬。请勿一稿多投。投稿信箱 ( 东北新闻网 舒圣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