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化”之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2日15:55 云网

  肖复兴

  ●自从我们尝到物质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批准下来后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以后,我们找到了借水行船的一种发财思路,只要我们申报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批准下来,就等着大把大把地接钱了。于是,先申报项目把坑儿占上再说,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这样纷纷出笼。说穿了,目的更多不过在于经济利益而已,而将其保护的意义放在后

面了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我们今天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向我们传承着我们民族根性的延续而存活到今天的意义。这种民族的根性,是几千年文化的祭奠,是我们民族情感与性格的基因,是为了让我们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进展过程中,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别仅仅为了物质的利益,迷失我们自己,丧失我们自己,而使得我们能够在今天看清通往我们祖先曾经拥有过的辉煌的过去的通道,寻找得到回到我们精神家园的路

  ●如同物质文化遗产并不只是我们赚钱的机器一样,非物质文化遗产更不是赚钱的宝贝,它们的“物质性”方面,都需要我们保护;它们的“精神性”方面,都需要我们发现并重新认识它们的价值,这种价值,是文化的价值,而不是经济的价值

  我们刚刚度过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的口号正在叫响。仔细揣摩这个口号,前半句讲的无论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性”,后半句讲的是其“精神性”。虽然我们在文化遗产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全社会如今也予以高度重视,但令人足以堪忧的问题也实在是不少,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比物质文化遗产所涵盖的范围更为宽泛,在这样“物质性”与“精神性”两方面所引发的问题更为突出,而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我记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称,应该叫做“人类口头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在全世界专门为此设立了奖项。之所以有这样清晰的记忆,是因为2001年5月,我国拥有700年悠久历史被称之为“百剧之祖”的昆曲,以全票通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了这一奖项“人类口头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但是,这一奖项,在5年前远未引起人们如现在一般的重视,更赶不上后来作家白先勇操练起来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让人们躁动起劲。

  但是,这才几年过去,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突然成了热门,仿佛发现了它们和出土文物的宝贝一样,也可以卖个大价钱一样,让人们眼睛一亮。自从我们尝到物质文化遗产如长城故宫被联合国批准下来后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以后,我们找到了借水行船的一种发财思路,只要我们申报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批准下来,就等着大把大把地接钱了。于是,先申报项目把坑儿占上再说,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这样纷纷出笼,连平常只是作为民间祈祷祭祀用的花鼓灯和傩戏,都可以为了吸引游客而搬上舞台频频亮相;而名人故里可以介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了,于是,各地纷争,据新华社报道的消息说,光一个“梁祝故里”就一下子冒出十余个之多……说穿了,目的更多不过在于经济利益而已,我们对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性”的认识,便也顺坡下驴,更多在于此,而将其保护的意义放在后面了。自从舞蹈家杨丽萍搞了一台《云南印象》被称之为“原生态”艺术而好评如潮,这一脉发展得越来越厉害,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离杨丽萍的艺术越来越远,却打着“原生态”的旗帜越来越飘扬四方,其实,相当一部分是无师自通的迅速和地方的经济利益接轨。

  我们的思路如此轻车熟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前如此不谋而合英雄所见略同,在于在市场经济的磨练下,我们以为唯此为大的。急功近利的趋同思路之下,我们就这样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变成了一种“切片”,迫不及待地悬挂出去展览甚至招揽给外人看;或贴上醒目的商标变成新鲜的商品去卖个好价钱了。文化——不管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这样在我们的手中完成了魔术师手中鸡变鸭的过程。

  对于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我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所给予我们的这一点“精神性”,恰恰被我们忽略乃至忘却,它们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尽快地发家致富而倒腾家底儿去变卖用的。我一直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我们今天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向我们传承着我们民族根性的延续而存活到今天的意义。这种民族的根性,是几千年文化的祭奠,是我们民族情感与性格的基因,是为了让我们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进展过程中,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别仅仅为了物质的利益,迷失我们自己,丧失我们自己,而使得我们能够在今天看清通往我们祖先曾经拥有过的辉煌的过去的通道,寻找得到回到我们精神家园的路。

  因此,从这一点意义而言,挖掘、守候并珍存、保护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今天意义重大。前两年,川剧变脸这一绝技已经被某些艺人廉价出卖到了日本。美国则将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花木兰》改编成了动画片,在全球公演,不仅狂卷了几亿美金,更重要的是,他们将我们民族的花木兰移花接木,改造成了美国人情感与理想价值系统的带有女性主义的美国女兵的形象,完全和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相悖。前者,提醒我们的是,别让赚钱的思路把我们锈蚀成为了不懂得珍惜的败家子,将我们珍贵无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廉价化、商品化;后者,则提醒我们如何守卫我们民族的根性,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不被同化和殖民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真的需要我们做的还不少呢。如同物质文化遗产并不只是我们赚钱的机器一样,非物质文化遗产更不是赚钱的宝贝,它们的“物质性”方面,都需要我们保护;它们的“精神性”方面,都需要我们发现并重新认识它们的价值,这种价值,是文化的价值,而不是经济的价值。这样看似简单的选择,对于我们今天来说,却已经有些乱花迷眼,在唯GDP是举的那种陈旧思路面前,我们往往容易弯腰捡起芝麻而丢了西瓜。但愿,这只是我的杞人之忧。

  (作者为《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作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