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老师“沉默”,学生就“个性”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2日18:00 光明网
姜小巍

  江西理工大学的同学们有望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牛”的学生。该校针对部分学生工作遭到有关老师否定而作出决定:“学生工作出现偏差时,可以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辩驳,老师不得进行批评”。假如有老师胆敢“顶嘴”,追究学生责任,还可能被问责。(据《中国江西网》6月7日)

  尊师重教一直是中国教育亘古不变的教条,只有老师批评学生的份,岂会有学生工

作出现失误而不许“顶嘴”的事。看来,江西理工大学这次的规定开了历史之先河,她的同学们无疑也将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牛”的学生。可是回过头来想想,这么“牛”的学生,老师还敢教吗?

  该校领导之所以会有此规定,想来决不是出于不愿意尊重老师的考虑。的确,在中国教育的传统中,老师过分严厉,对学生随意批评,很容易使学生缺乏个性,不敢挑战权威,大胆创新,成为“书呆子”。所以,江西理工大学这一规定,多少也是对陈腐呆板的传统教育方式的挑战。

  然而,老师“沉默”了,学生就会个性吗?我想这两者没有必然联系。学生是否有个性,是否敢于创新,决不会由老师是否批评决定。如果一名学生真有个性,勇于挑战,那么他决不会认为老师的批评对自己的学习形成伤害,反而会将这种批评当作前进的动力,毕竟无论如何,老师的出发点都是在帮助自己学习。

  另外,批评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方式,即便有时批评不够客观。教育学生当然不能仅仅依靠鼓励和灌输,有时客观公正的批评也能为教育起到很好的效果。即便少数批评不够客观,我想作为大学生,应该也能理解,何况适当的承受委屈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种心理素质。可是如果学生工作真的出现失误却将老师的批评教育一棍子打死,我想这对老师是不公平的,同时也不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

  笔者认为,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是必要的教育,如果没有老师的批评和敲打,对学生来说,发展的绝不会是个性和创新挑战精神,而是蛮横、缺乏忍耐和容易冒进,无疑,这两种性格之间有着天壤之别。

  学生应该有个性,老师也应该多尝试鼓励式的教育方法,可是江西理工大学这种顾此失彼的方法,笔者认为不妥,让老师“沉默”,学生绝不会因此“个性”。如果非要找出学生为什么不敢挑战,不善于创新的原因,我想还是应该从千百年来中国沉闷的教育传统和如今学生的应试教育体制上探究。老师永远是教育者,怎能堵住教育者的嘴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