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郑培民清廉的官德源于知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2日18:02 红网

  日前,湖南日报发表了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蒋建国的文章《郑培民的荣辱观:“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文章认为:“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是郑培民荣辱观的集中体现,也是他作为新时期领导干部的特别优秀之处。以“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为核心的荣辱观,不仅体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情怀,也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郑培民是我党的优秀干部,他的荣辱观在新的历史时期,具有很大的代表性:既体现了“八荣八耻”的一般要求,又具有自己的鲜明特征,为我国官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从郑培民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之中,我们可以看出他荣辱观的鲜活个性,体会他荣辱观的精微之处,感受郑培民山高水长的风范和平凡中见出的崇高。

  荣辱观念,古已有之。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历来十分重视荣辱观。“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宁可毁人,不可毁誉”等等格言警句,都说明古代的哲人志士将荣辱放到了与人格一样重要的地位。朱熹说,人只有“耻于不善”,才能“至于善”。管子更从关系国家兴衰存亡的高度看待知耻,他说:国有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顾炎武进而强调:“四者之中,耻为尤要”。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耻感文化深深地渗透于我们民族文化心理的最深层。耻感文化中的个人,其所作所为首先考虑的是他人的、社会的评价,以受人赞许为荣,以受人贬斥、嘲笑为耻,并由此决定自己的行为。这种观念,对促进社会的进步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社会转型之际,不论是社会还是我们作为一个个体而存在的人,都正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机遇和冲击。我们的文化传统中的耻感意识,不断地受到外来文化的消蚀。服务人民与背离人民、诚信守法与见利忘义、辛勤劳动与好逸恶劳等各种荣辱界限,在很多人的思想深处悄悄地变得模糊起来。目前,我们社会最严重的价值危机,是耻辱感意识的淡化和底线伦理的崩溃,而郑培民的“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荣辱观,将会对我们的社会道德的修复,产生积极的作用。

  领导干部身负管理公共事务重任,其官德如何,事关人民群众福祉,涉及社会公平正义,影响和决定着民风。知耻是领导干部的软实力,缺少软实力而仅靠硬权力,是不可能清廉为政的。对领导干部而言,德才兼备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品。而清廉的官德源于知耻。康有为曾云:“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之心,若无耻心,则无事不可为矣。”一个人应远离无耻。无耻则无所不为,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为官,无耻殃民。官知耻,百姓才能安居乐业;为民,无耻祸己。民知耻,社会风气才能淳美。郑培民“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正确对待权力、名誉和地位,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的官德规范、荣辱观念,就在于知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不同的荣辱观,是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荣辱观渗透在整个社会的生活之中,不仅影响着社会的风气,体现着社会的价值导向,标志着社会的文明程度,而且对社会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力。郑培民的荣辱观,正是我们在混沌之中的一盏明灯、一个崭新的高标、我们做人的准则。为我们学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留下了宝贵财富。

  马克思曾说过:“羞耻是一种内向的愤怒”,只有通过“内向愤怒”,才能“知耻而后勇”。通过对郑培民的荣辱观学习与分析,我们得出结论,荣辱观折射着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以此来指导我们的行动,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明是非,知荣辱,才会使社会更加趋于和谐。

稿源:红网 作者:洪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