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请不要在“独木桥”上走到45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3日06:00 光明网
罗真如

  2006年6月7日,一身白衣白裤的曹湘凡出现在湖南省汉寿县二中第38考场。这是他38年人生中的第12次高考。曹湘凡第一次高考,是在1987年。全班60多人,只有10多人“杀”过预考,取得了高考资格,曹湘凡便在其中。那一年,他只考了397分,离最低的录取线还差60多分。从1997年开始,曹湘凡在报名时都被查出超龄。直到2001年,取消高考年龄限制后他又参加了当年高考,上了专科线。事实上,读什么样的大学,曹湘凡现在有自己的品位。他“对成考不感兴趣”。2003年和他结婚的妻子几次劝他参加自考,他也觉得那不是“

正规”的。(2006年06月08日《中国青年报》)

  据说,去年,曹湘凡的中学母校把他作为勤奋执着的典型写进了校史。他高中时的班主任是这样评价的,“他这样的人全县没有第二个。嘲讽他的人不多,更多的是佩服他的矢志不渝。”看来曹湘凡比起吴敬梓着力讽刺的范进要幸运多了,范进连考20多次,直到已过知天命之年才中举,结果发了疯。曹湘凡今年才38岁,只参加了12次高考,其间有两次考上了大专,但他铁定的目标就是考个大学,要将高考进行到45岁。就因为他的这种执着他被写进了校史,成了后辈学子学习的楷模。

  高考历来被喻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虽然近年来高等教育资源紧张的状况有所缓解,“独木桥”有所拓宽,但大多数人仍然会被从“独木桥”上挤下来。比如今年全国高校本科招生计划达二百六十万之多,但却有九百五十万人名学子报考,录取比例也只有28%。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一去不复返,最值得珍惜;金钱损失了还有机会博回来,时间损失了将无法弥补!要筹划好自己的一生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要量力而行,不能好高鹜远。奉献社会也好,实现自我价值也罢,首先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规划好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其次要根据自己的职业爱好,据此选择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果一定要不切实际的追求一个自己无法企及的梦想,那到头来注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曹湘凡除了读书考试,不会干农活,不会做生意,他指望高考能改变命运,目的非常明确:要“脱离了苦海”,“不能待在农村!”对要读什么样的大学,品位着实不低,对不“正规”的成考、自考一点都不感兴趣,他的理想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国学专业、中山大学的哲学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法律系、湖南师大的中文系这些理想的本科院校和专业。要读其他大学,他觉得只会浪费时间,失去自己的个性。可以说,对于高考,曹湘凡已经“走火入魔”。

  人总是有所差别的,有些人注定就不是考试的高手,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上大学,就连曹湘凡自己都承认:“只是不适合高考而已,我是高考的低能儿。”高考只是选拔人才的一个不可取代的有效方式,但成才的路却万千条,考不上大学照样可以去做适合自己的工作,照样可以造福人类,奉献社会。在这个意义上,像曹湘凡一样要在高考着根“独木桥”走到45岁的做法其实并不值得提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