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沃土深根 枝繁叶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3日11:50 淄博新闻网

  ――淄博十一中创新发展纪实(上)本报记者 王芬 通讯员 翟召博编者按:淄博十一中作为我市为数不多的老牌名校,已走过近五十年的奋斗历程,特别是由市中心迁入淄博高新区以来,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2004年以来,学校按照“一年初见成效,两年大见成效,三年改变面貌”的“三步走”的工作部署,精心打造出具有淄博十一中特色的学校文化,学校品牌不断得到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本报近期陆续刊发的这组报道,旨在探寻淄博十一中走出的独具特色的以“五园同创”为核心的发展之路,以期为我市教育的更快更好

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曾有一个韩国教育参观考察代表团,不久前在造访了我省几所中学后,带着些许倦意来到了最后一站――淄博十一中。刚进校园,考察团成员的眼睛就为之一亮,一路的风尘和疲倦,瞬间被眼前的校园景色冲刷殆尽。在高标准建成的网球场上挥拍,在雄伟的教学主楼前留影,将身影定格在蓝天下、草地上、林荫道中,客人们惊讶于一所普通中学何以能建设起如此有文化氛围的校园。

  陪同参观的淄博十一中校长乔秀波自豪地对来宾说:我校于2000年建成新校,设计规划全部按全国1000所示范型高中的标准,学校绿地绿化率达到51%,你们下次再来就会看到又一座高标准的体育馆拔地而起。

  当记者走进这所校园,透过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一个清晰、立体和完整的校园镜象呈现在记者的面前,这个镜象不仅仅是蓝天、绿地、林荫道,更是知识文化的创新之地,是优秀文化的辐射之源。这个学校之所以能成为育人高地,是这所学校长期以来教育观念创新和教育实践深耕细作的完美收获。

  从寻找“适合教育的学生”到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在教育界人士眼中,淄博十一中一系列颇具人情味的教育管理新制度,都贯穿着一条“红线”,即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适应他们的心理、生理特点,使教育制度更“人性化”。

  “要全面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个性全面自由发展”。这是乔秀波校长常说的一句话。他认为,传统教育突出严格管理,学生一旦犯错违规,就要受处分甚至被排除在受教育范围外,某种程度上说是寻找“适合教育的学生”,而从目前的教育现状上看,更需要提倡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帮助多种多样的学生踏上多种多样的成长、成才道路。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淄博十一中人有了一致的做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潜能,学校的作用,就是发现并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为了做到这一点,学校建立了三年一轮回的年级管理责任制,坚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根据近几年高中发展快,每个年级都有1000多名学生和五六十名教师的情况,年级已经成为实施教学和管理的实体。为此学校及时改变了过去年级组和教研组双重交叉管理的模式,实行年级管理负责制,强化年级主任的管理职能,使责权利有机统一,确保教学管理教育科研责任到人,高效率运转。

  看着学生的进步,许多老师们都说:他们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我们的最大奖赏。走进淄博十一中,老师们许多的观点让记者的心里感到热腾腾的:“学生永远是一块有待开发的宝藏”、“学生永远是一道风景线”……从“低进高出”到“高进优出”注重初高中的衔接教育2005年高考,在当年高中招生达到市本科入口仅有5人的情况下,淄博十一中有453人达到本科线,张泽梁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这既展示了老牌名校“高进优出、低进高出”的雄厚实力,也昭示着学校注重初高中衔接教育,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优异成绩。

  对于初高中衔接教育,淄博十一中人的着眼点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改变,他们更关注教育观念的“转型”。衔接教育的精髓在于对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的引领和教育程度的提高,就是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和教育效果的均衡化及因人施教的全面化,从而在更大程度上促进和保障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