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温情”面纱之下日本对华频传的“善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3日12:00 光明网
黄文剑

  在中日关系由于小泉纯一郎连续参拜靖国神社而致两国间的关系“政冷经热”跌到“政冷经凉”之时,由首相小泉纯一郎牵头以及由外相麻生太郎等相关内阁成员组成的“海外经济合作会议”6日上午召开会议,决定解冻2005年度(2005年4月1日至2006年3月31日)对华日元贷款。

  令人感到吊诡的还有,一向以口无遮拦、立场强硬而著称的日本外相麻生太郎,最

近对中国也是屡屡“温情脉脉”,一改过去说话时的那种强硬,变得温柔了许多。在提出要以“动漫外交”来打动中、韩两国民众的心之后,3日上午,麻生出席在福冈市召开的自民党福冈县联合会会议时说:“不正常的日中、日韩关系正在修复,(朝着正常化的方向)发展的势头已经开始形成”。同一天,日本防卫厅长官额贺福志郎日前也说:“我们正在考虑与中国军方进行防务等领域的交流,认为本地区的安全需要日本和中国的相互协调,希望双方能以防务交流为起点改善关系。”

  可以看出,在日本外务省3月决定冻结2005财政年度(至2006年3月31日)对中国提供的新年度低息日元贷款,标志着中日关系进一步恶化之后,日本政府此次高调提出解冻日元贷款,为两国“经凉”加温,包括安倍和麻生在内的日本一些政要最近也对中国在外交上的姿态变得比以往友善,并不断地施放出改善关系的信号。

  有道是“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任何事情的发展都不是偶然的,都有其内在的原因。日本政要此时对中国的态度发生转变,我们可以从日本当前的现实经济、政治中去探究日本政要对华频频释放出“善意”背后的深层次的东西,以理性和务实去面对日本当前频放的“秋波”,同时更要防止落入不怀好意的政客设下的陷井。

  在经济方面,中日之间的“政冷”对中日经贸已有实实在在的影响。去年中日贸易仅增长9.9%,不仅低于中欧、中美贸易增长,且与上年相比,增幅减少15个百分点。1994年中日贸易占中国外贸的比重高达20%,去年这一比重仅13%,下降7个百分点。应该说,中日经贸发展的相对速度确实有所放慢,这对中日双方都不是好消息。有理智的日本政治人物谁也不能漠视这个问题。因此,日本出现为“经凉”加温,这既是做给中国看,做给国际舆论看的,也是做给日本国内的财团和选民看的,日本此举确实不足为奇。

  在政治方面,时下日本的最大政局就是:小泉定于9月“退休”,自民党总裁争夺进入关键阶段,赢得总裁位置就意味着接替小泉成为下任首相。在谁成为自民党总裁和首相的问题上,对华关系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可以说谁打好“中国牌”,就可以为其赢得首相加分。与此同时,对小泉而言,六年的首相任期即将届满之际,对由他一手造成的中日之间的政治僵局和日本在亚洲的外交孤立,不排除他有想在这些问题上取得突破,为自己首相生涯的“毕业鉴定”涂上光彩的一笔的想法。

  围绕着上述问题,解读日本政要今天在对华关系上的言行,我们在两个方面要去谨慎面对。一方面,对小泉而言,摆在他面前的是在即将到来的G8峰会实现与胡锦涛主席的正式会面,这是小泉期盼了多时的愿望。实现了这一愿望,无疑可以为其政治上体面“谢幕”加分,有助于他摘掉在东亚外交上“跛脚鸭”的帽子。然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如果小泉在G8峰值上实现了与胡锦涛主席的会面之后,又在8月15日去靖国神社参拜,我们在靖国神社问题上与日本在心理上的搏奕就失败了,从前的各项努力功亏一匮,对后小泉时代的政客再去参拜,我们就不能理直气壮去批评。

  另一方面,由于中日之间当前最大的政治问题就是由于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是造成了今天的中日政治僵局,在对“当选后是否参拜靖国神社”进行表态成为政治人物不可逾越的“大考”问题之时,我们对后小泉时代的政客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的态度必须要始终如一,尤其是在他们打“中国牌”的时候。在这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伴随着有关与中韩关系和参拜靖国神社问题讨论的深入,候选人福田康夫的支援率正迅速上升,紧追安倍晋三。福田提倡“融洽的亚洲”外交政策,而安倍则不顾中韩的批评,坚决支援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以鹰派的姿态示人。6月3日,他接受日本NHK采访时表示,“中国方面说如果小泉不停止参拜靖国神社,胡锦涛就不会与小泉会晤,我不支援这种外交方式”。他称中国的外交是“高压”,但被问及如果当选后是否要参拜靖国神社时,他躲躲闪闪,没有明言,显示出在参拜的问题上投机者的角色,只要政治需要,一切皆可能。在这方面,麻生的言行与安倍如出一辙,动机与目的没有二样。

  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在与日本的关系上,当代中国一部以德报怨的失败史带给我们太多的教训,虽然我们仍然要抱着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原则与日本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但这种关系是必须不能动摇我们坚持多年的政治基础。

  在日本“温情”面纱覆盖的“善意”面前,理智的态度应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