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历史之重与现实之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3日12:02 生活报

  本报评论员 蓝颖

  一转眼,本报踏查金源文化的记者已走了十多天。他们从阿城市金源广场起程,一路向金源文化历史的起点前进。他们走过金上京皇城荒草丛生的遗址、探访了百年举人府破败凋落的现状。看着他们发回的多篇报道,让人瞠目惊叹历史的辉煌,感触最深的却是现实的式微。

  金上京,一座讲述金朝十帝120载传奇的边陲古城,一座800年间被三建四毁的关外重地,就这样在历史的长河中衰颓,与之一同衰颓的也许还有人们对历史的记忆。然而,历史是传说凝练的精华,若不了解历史,就无法了解当代。唤起人们对金源文化历史的记忆、重新认识其现今意义,这才是这次踏查的初衷之一吧。

  记住历史不一定要保留历史的原始承载形式。文化既是世界的,又是国家的;既是民族的,又是城市的,在此意义上我们应当看重金源文化。而文化既是独立的,又是融合的;既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我们不能说华夏民族悠悠五千年的历史,全都积聚在一道长城或一座秦陵之内。所以金源文化遗址破落了,能保护的时候当然要保护,但如果实在没有保护价值了,也不用太过勉强,只要我们记得有那样一座城池,记得有那样一段历史,每次说到都会眉飞色舞、每次谈起都能让我们怦然心动就足够了。

  文化的传承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譬如每年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现在用的物件没有一件是战国时期传下来的,但我们祭奠的却是那时的屈原,现在的风俗就是战国文化的继续。说不定哪一天,当金上京遗址上连荒土残垣都不见了,也许在某一个特定的日子吃亚沟的黏豆包就是我们的地方庆典呢。

  往昔历史中能长存不灭的唯有能在一切人的内心和生活中引起共鸣的东西。以史为鉴,我们用自己的行为传承金源文化。这样,历史依然厚重,可谁还能说现实飘轻?当农家车辆穿行于金上京遗址残存的瓮城,让人想到的应不仅仅是别离过去时的古道西风瘦马,还有放眼看去的敢问路在何方吧!

  (生活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