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一些人的是非感是怎样丧失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3日13:34 云网

  于海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让曾颖困惑和震惊的是人们在一件简单事情上的是非不分、混淆与颠倒。而更让人震惊的是,通过这一事件我们发现,民众对精英的深刻的不信任,对社会成功机制之正当性的不信任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对普通人普通是非感的侵蚀与损害。

  最近,四川一报人曾颖发现自己2002年发表的一篇文章《桃花源祭》2004年被一江西考生抄袭,居然还抄出个作文满分的结果,一气之下,他在网上发了一个声称要“追究到底”的帖子。曾原指望会应者如云,却不料引来几乎一边倒的责骂甚至有人写出不要弄出“一篇作文引发的血案”的耸人听闻的文字。铺天盖地的非难,让最初“义正词严”的曾颖最后也糊涂起来、混乱起来:我追究抄袭者的事情还有是非吗?

  事情本身的是非是简单的,但知道是非,只是认知,更重要的是是非感,是非感涉及的是感情,产生的是心安,或不安、羞耻甚至罪恶的心理效应,是非感对行为的力量比是非认知更大更直接。我的判断是,人们并未丧失是非观,成问题的是是非感。两个原因损害了我们的是非感,一是社会风气,作弊的事情太多太寻常,比这样一个多少还靠背书功夫作弊的错误严重多恶劣多的事情见得多了,人们对作弊是非的道德感受性会下降,尤其对年轻人的同类错误容易给予更多的原谅。二是社会价值以成功为尚,当成功价值压倒一切,不择手段就成为生存发展之道;当结果就是一切时,人们对手段选择的是非问题就会大大减弱道德敏感性,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高手就是既达到目的又不被抓住。所以当追究是非可能影响一个年轻人前程时,这种结果重于是非的社会心态,就会汇集成对抄袭者的同情和对追究者的责备和不满,而不问这个所谓要被毁掉的前程是不是这个年轻人以这样的手段该有的。当是非感麻木时,是非往往混乱,甚至颠倒。

  相对于以上讨论的具体是非问题,我这里还要提出一个社会道德脸谱概念,这是令基本是非发生混乱的更深层的原因。

  任何社会都有其道德脸谱,以此从道德上分别人群,古代有君子与小人之分,孔子口里充满了“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类品行分别语言。市场经济崇尚成功者,所以有钱有权有势有名和各式腕儿就构成精英,通俗地说就是牛人强人;其他的不太成功的、失意的、干普通工作的、出苦力的就是平民,就是弱者。在努力与否决定成功与否的前提下,强者因为自己努力,所以道德上也有优势;弱者因为偷懒,道德上就处劣势,这是市场经济社会的道德脸谱,但这只是它的一面。

  社会以成功为尚,人人想成为成功者,所以强人最受追捧,这是社会的普遍心态。但能成为成功者的只是少数,多数人,按社会片面成功观似乎都不成功或不太成功,自然形成少数强人与多数失败者的分别。但多数人不会认为他们的不太成功只是他们自己的原因,面对强人,弱者不会只有羡慕心理,嫉妒、不满和抱怨在所难免,这会逐渐发展为一种弱者群体心理,其中自然包含对精英的不信任感。更重要的是社会原因。社会转型时期,成功并不都那么正当,不少成功者是因为有权力,权钱交易而致富;还有成功者是与权势者有关系而大发其财。这样,“为富不仁”的富人形象再次活跃,容易在对社会不公、两极分化深刻不满的社会心理氛围中获得滋生的条件,并扩大为“为强不仁,为精英不仁”的反精英心态。这是社会道德脸谱的另一面,民众中有基础,网络更是此心态蓬勃生长的园地。

  所以,一方面人们追捧强人、羡慕强人,另一方面人们看强人总有几分怀疑,看强人出丑,会让人娱乐,人们在这种与强人精英作对中,得到了某种道德上优越的满足,得到了某种平衡,前一次,胡戈让大家爽了一把,导演被奚落了弄得灰头土脸,那是网民的盛大节日;这次,曾颖拍案而起,最终陷入网民的“四面围剿”,事情缘由不一,曾颖更占着道理,但事件背后的社会心态和情绪是一样的。这一次曾颖被网民抬举为“强人”了,在以强人和弱者的两分逻辑下,一种非常粗糙的民粹化的社会分类出现了,人们把有钱的有权的有知识的人,都简单划为强者并规定道德上有几分可疑,曾颖就是在这样的分类下成为非强者的众矢之的。他委屈地说,我算什么强者?我对他说,你不冤枉,根据社会学的“情境定义”论,多数人(网上责备他的网民)一旦这样定义你,你就被贴上“为强不仁”的标签,这是逃也逃不掉的。一篇网文把上面的道理明白表示出来——《四川曾颖,谁叫你是强人呢?》。文中说,“正是四川曾颖风光无限的今日成就,才让他成为众矢之的。对于我们民众来说,小偷确实是千夫所指,但是如果那个小偷是专偷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吏之家,那么,这小偷自然而然地成为引人注目的英雄人物……”一个以知识为业的被抄袭者,居然被类比为贪赃枉法之官吏,而抄袭者则被欢呼为劫富济贫的英雄,是非颠倒何至于如此?魔法正是这种反精英的社会道德脸谱术。

  让曾颖困惑和震惊的是人们在一件简单事情上的是非不分、混淆与颠倒。而更让人震惊的是,通过这一事件我们发现,民众对精英的深刻的不信任,对社会成功机制之正当性的不信任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对普通人普通是非感的侵蚀与损害。中央电视台“社会记录”对本案做了两期精彩节目,最后呼吁让我们回到常识。是的,我们需要恢复常识,但我们更需要恢复让常识可以生长的社会成功机制和社会环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