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看丰矿农民工“变身”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4日01:41 大江网-江西日报

  在丰城矿务局的采掘一线,72%以上的员工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工。他们是采掘一线的主力军,但他们曾经长期忍受着不平等的待遇。消除对农民工的歧视,让农民工顺利转为产业工人,已是大势所趋。

  

看丰矿农民工“变身”
井下归来

  

看丰矿农民工“变身”
单位奖励一套住房,小两口乐得合不拢嘴。

  

看丰矿农民工“变身”
单身公寓

  受尊重的感觉真好

  新闻长焦:6月12日下午,曲江矿井的掘进工刘青平熟练地穿好深蓝色的工作服,头顶装有矿灯的安全帽,脚蹬套鞋,腰挎自救器。此时地面气温超过30℃,穿着这身“行头”站着不动也觉得热,而刘青平工作在900米深的井下,常年气温都在30℃度左右,这种闷热的环境中他还要挥动斧子、板耙、铁镐,一镐一耙地挖掘并划分回采作业区。

  背景:“远看像个乞丐,近看是个矿工。”一线煤矿工人常年工作在离地面几百米深的井下,每天都面临着水、火、瓦斯、高温、顶板等五大灾害的威胁。井下24小时离不了人,这一典型的“苦、脏、累、险”工种,需工量大,城里人干不了,正式工不愿干,各大煤矿只得招收不怕吃苦的农民工。

  丰城矿务局现有在岗职工13000人,其中农民工近5000人,是该局生产不可缺少的主力军。长期以来,农民工在身份、待遇上与正式工存在着或明或暗的差别,导致农民工对企业缺乏认同感、归属感。据丰矿劳资科长张军介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丰矿每年招收的农民工,一年半载后能留下30%就不错了。

  2001年开始,丰矿大刀阔斧地进行用工制度改革,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农民工在试用期满3个月后,就可与企业签订正式用工合同,与正式工同工同酬,并享受同等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待遇。为了稳定采掘一线员工队伍,丰矿不断加大收入分配倾斜力度,目前采掘工月平均工资都在2000元以上;出勤好、采煤多的可拿到6000元。近几年,农民工愿意留下转为合同工的比例已达80%左右。

  给流浪的心安一个家

  新闻长焦: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农民工住的是工棚,吃的是快餐,生活质量很差。6月12日,走进丰矿的员工公寓,四人一间的宿舍里,展现的是完全不同的景象。彩电、空调、床具、茶杯、碗等生活日用品一应俱全,每层楼都配有服务员。来自广丰县桐畈镇的矿工杨义平说,“除了毛巾、牙膏和换洗的衣服是自己的,其他东西,都是矿里免费提供的。”

  背景:安居才能乐业。丰城矿务局的四个下属矿都建起了“旅馆化宿舍”,免费提供给单身矿工居住。针对矿工中已婚者较多的实际,建新、曲江等煤矿纷纷推出了宾馆式的“探亲房”。来自长沙市宁乡县大屯云乡的李再奇自去年夏天把妻子接来,就一直住在“探亲房”中。对一些不愿住“探亲房”的农民工,矿里则帮助他们在附近租房,按每户每月5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

  对于一些表现突出的员工,各矿都有自己的激励举措。坪湖矿回采工管运江因为工作业绩突出,连续三年被评为矿里、局里的劳模,去年11月,矿里奖给他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管运江指指家里25英寸的大彩电说,这是劳动竞赛得的奖品。管运江的妻子王安秀说:“有了自己的房子,我和孩子也就成了丰矿人,可以‘农转非’了。”

  近几年,煤炭行业趋暖,企业经济实力增强了,就想着拨出专款给一线矿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采掘一线员工的班中餐既营养又好吃,企业还为他们缴了社保。

  获学习深造的机会

  新闻长焦:初见苏光腾,记者不敢相信这位个子不足1.6米,体重不到50公斤的白皙青年就是创造一个个采掘奇迹的“铁人”。但当他伸出一双布满老茧的大手,看到他小臂内侧或横一道竖一道,或星星点点的青色斑痕时,才不得不相信渗透到他皮下的不仅是煤屑,还有对采煤事业的热爱。这位从广丰县五都镇大山中走出的农民,在19年的采煤生涯中,干了近24年活。19年间,他从未受过一次重伤,安全生产煤炭23.45万吨,平均每年在1.2万吨。2005年他光荣当选全国劳动模范。如今,他的爱人在矿上找到了工作,孩子也进入丰城市最好的中学读书。

  背景:在丰矿,像苏光腾这样被评为局以上劳模的农民工共有16人,其中获全国劳模的有2人,占该局全国劳模总数的三分之一。除此之外,该矿农民工中有52人入党,20余人被提拔为班组长,8人被提拔为区(科级)领导,3人被提拔为矿(处级)领导。

  有能力,就大胆起用;有贡献,就给予认可。给农民工一个干事业的平台,优秀者一样入党、提干、当标兵、评劳模。5月16日,尚庄煤业公司回一队的李海波被批准成为预备党员就是考虑到他是农民工,长期在一线工作,且表现优秀。

  受文化水平的制约,农民工的管理成为企业的一大难题。尚庄煤业公司对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进行过调查,发现小学至初中的占70%,高中的占20%,文盲或半文盲占10%。一些农民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领工资时只好按手印。丰矿分期举办扫盲班,免费教他们学习基础文化知识,佼佼者还可到大专院校脱产接受高等教育。近两年,丰矿已选送110余名农民工到萍乡职大等院校学习。建新矿回采一区区长王壮志,是来自会昌县周田乡的农民,他说:“在这里,英雄不论出处,只要努力,人人都有奔头。”

  记者手记:来自农村的矿工,他们抱着改变贫困生活状况的理想走出山村,想在城市闯出一片新天地。他们多数文化程度偏低,没有什么技术,有的是一腔致富的热血,一股不屈的韧劲。纵观我们周边,农民工正在迅速地从农民中分离出来,顽强地融入产业工人阶层,并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部分,尊重他们,善待他们,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客观需要。

  近两年的“招工难”、“用工荒”由沿海波及到内地,工人(尤其是农民工)的择业观念更理性、就业渠道更丰富,从事采掘、建筑等苦、脏、险、累工种的人员的流动性有加大的趋势。要想留住农民工,光靠物质刺激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以制度约束人,以感情留住人,以典型引导人,才能真正稳定住这批行走在城市边缘的农民工。破解用工荒呼唤技术熟练工,也需要企业和社会为农民工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舞台,让他们辛勤付出的同时能收获做企业主人的尊严,取得应有的社会地位。(本文图片由徐龙彪摄)

  本报记者鄢玫 胡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