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银行风险控制水平提高了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4日06:13 大洋网-广州日报

  

银行风险控制水平提高了吗?
近日,交通银行沈阳分行爆出重大资金挪用案,涉案金额达2亿元。而6月以来短短10余天里,已经相继有中国银行河南沈丘县支行的1.46亿元承兑汇票案件、浦发银行1.29亿元的住房骗贷案件。据统计,今年年初以来,中行、深发展、交行等行均有大额案件发生,而2005年关于银行案件的报道更多,建行、农行、光大等多家银行均有涉及。银行业屡有要案发生,涉案金额均在亿元以上,中国银行业的风险控制能力与内控水平一再遭到质疑。

  从2005年开始,以交行、建行海外成功上市为标志,中国银行业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股改上市潮。交建中工等四家银行都遵循着“政府注资-财务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上市”改革路径,当时政府注资推动股改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就是“花钱买机制”,希望通过引入国际战略投资者来提升中资银行的风险控制水平、改善业务流程、提高赢利能力。从现在的情况看,“花钱买机制”的初衷并未完全实现,银行风险控制水平并未因为上市而在一夜间提高,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银行在提升风险能力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现在的银行案件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方式是公司诈骗,就是公司通过假抵押、假业绩、假材料等方式骗得银行贷款。第二种方式是内外勾结,也就是银行内部人员与公司一起联手,骗取银行资金。近年来发生的每一起承兑汇票大案,背后几乎都有银行人员的参与。第三种方式是

  银行内部人作案。其典型表现形式就是银行的基层网点的若干关键岗位人员串通一气联手作假,将客户存入的资金不入账并挪作他用。

  随着银行内部风险控制制度的逐步完善、贷款权限的逐步上升,第一种方式的案件已经越来越少,近两年来所曝光的银行大案中,纯粹因为诈骗而得手的几乎没有。从这个角度讲,银行的风险控制水平的确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令人担忧的是,第二种和第三种方式的案件的发案率近年来在悄然上升,而这才恰恰是银行业真正的大敌,是制度难以解决的。后两种作案方式涉及的往往都是银行管理链条的末端:基层营业网点。纵观近来银行业的大案要案,概莫能外。

  不能否认的是,银行对防范案件是下了大力气的,而各级行长最头痛最担心的就是自己任内千万别出案件。但是,中国的银行业普遍实行总行一级法人的管理架构,总行是管理性部门,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各下属分行才是经营实体,分行下面又有支行分理处等。管理链条一旦加长,处于末端的基层营业网点发生内部人作案或内外勾结的概率就大大提高了。那么,怎样才能确保数目众多的经营机构不出问题?

  首先,股改上市之后,各家银行总行层面都已经建立起以董事会为代表的公司结构,总行及分行层面的风险控制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已是不争事实。但中国银行业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网点机构多,寻找到银行各级经营机构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之路,方是防止银行业出现大案的解决之途。其次,可以通过一系列内控制度建设来防患于未然,如全面上收支行管理权限、扁平化管理、基层经营机构负责人制度性轮岗与强制性休假等。事实上,近年来暴露的这些大案几乎都是因为这些内控制度才能得以发现。第三,应该加大对有关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作案事发可能也就是获刑十余年,但如果不东窗事发其收益将是几千万上亿,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才使得银行内部总是有人不惜以身试法。

  以交行、建行成功上市为标志,中国银行业改革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充分利用上市所带来的外部约束机制,逐步寻找一套适合中国银行业的内部控制机制,避免大案的再度发生,将是下一阶段中国银行业最重要的挑战之一。

  时卫干

  中国社科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