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挖得越深越精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4日06:58 红网-湖南日报

  

“挖得越深越精彩”

  本报记者 刘建光 摄

  本报记者 杨丹

  云南文化产业迅速崛起,呈现出文学艺术全面繁荣、文化产业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被誉为“云南现象”、“云南模式”,引起了全国的关注。在6月12日召开的我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暨培训班上,云南省委副书记丹增作为外省特邀领导前来传经送宝。云南的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为什么能走在全国的前列?有些什么值得湖南借鉴的经验?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丹增。

  丹增认为云南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原因有三:首先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这是文化产业高速发展的一个“总开关”。丹增介绍,云南在全国最早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目前,文化产业已成为云南新兴的支柱产业,200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到GDP的5.29%,预计今年将达到6%以上。人还是那些人,资源还是那些资源,为什么在短短的时间内会有这么长足的发展?丹增说观念不变,资源优势就难以转化成产业优势。

  其次是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党的十六大以后,云南省确定了文化发展“三步走”战略——2003年为“统一思想年”,2004年为“文艺繁荣年”,2005年为“产业发展年”。自2003年以来,云南一直把文化产业项目作为重点来抓,在全国第一个建立了文化产业评估体系,并建立了文化产业项目信息库,组建了文化产业推介中心、文化产业学院、文化产业研究院等等。

  第三要发挥人才作用,调动文化艺术工作者的积极性。一定要给人才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尤其是那些既懂经营又懂文化的复合型人才。云南省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继“三步走”战略之后,又将2006年确定为“人才培养年”。

  丹增说,发展文化产业要把市场经营方式引入到文化产品的生产中来,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拿文化来赚钱。在这方面,云南做得很成功,目前已经建立了以国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例如由杨丽萍编导的《云南映象》,政府投资100多万,另外有300多万的民营资金投入。该剧上演至今,已赢利1600多万,社会效益良好,市场回报丰厚。另外一台完全由民营资本投资1200多万创作的歌舞晚会《丽水金沙》,如今已演出2000多场,演出收入超过1亿元。

  在探索文化产业发展之路时,丹增有一个深刻的体会,那就是开发文化产业,要注意保护传统文化。保持民族的传统特性,是文化产业永葆生命力的根本。在保护的同时还要学会挖掘,丹增副书记的提法叫“深挖民族文化传统”。比较其他资源,文化资源取之不尽,而且挖得越深越精彩。云南的民族文化资源异常丰富,《云南映象》、《丽水金沙》、《蝴蝶之梦》、《太阳女》等一批原生态歌舞剧就是在对云南民族文化资源的深挖过程中产生的文化精品。正因为这些作品有着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积淀,所以才成为“叫好又叫座”的艺术精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