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成果共享与社会和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4日08:31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发展中实现和谐,是我们不懈的价值追求。当前,必须着力解决以下几个社会问题:

  一是享受改革成果与承受改革代价不协调。平心而论,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是我们国家发展最快,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二十多年,对此大家有共识。但是为什么还有一些批评、抱怨和不满,有的还相当强烈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享受改革成果与承受改革

代价不协调。一些人享受改革成果太多,一些人承受改革代价太多。甚至一些人只享受改革成果,一些人只承受改革代价。目前关于对“教育产业化”和教育乱收费的批评,对“天价药费”和医疗高收费、看病难看病贵的非议,以及“房价真贵,房奴真苦,房地产真危险”的抱怨等,就说明了这个问题。至于假借“市场化”改革攫取私利,比如“官煤勾结”,更是引起了人民群众的义愤与不满。为了能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中央政治局近日(2006年5月26日)专门召开会议,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会议认为,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收入分配体系,在当前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会议强调,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会议的这些要求,对于处于关键时期的中国改革与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二是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不协调。现在很多人有房有车,手机电脑相当普及,私人产品极大丰富,公共产品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比如我们可以买车,但买不来畅通的道路。我们可以买房,但买不来干净的空气和良好的治安。而后面这些,就属于公共产品。我们要按照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加强“民生类”的改革与创新,加快建立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当前尤其需要加强义务教育、公共医疗、社会保障、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公共产品建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不能满足这个需要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一主要矛盾在当前的突出表现就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产品的需要同不能满足这个需要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三是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不协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很快,人们在肯定经济奇迹、经济腾飞的同时,也对文化建设、道德重塑、价值追求、人文修养方面的不适应格外担心,甚至忧心忡忡。需知在社会建设方面,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都离不开文化建设,都与文化建设息息相关。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精神家园,如果一方面经济高速增长,一方面却是道德失范、价值失迷、文化失衡、社会失信、人文精神失落,人们的幸福指数就会减少,社会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稳定与和谐,发展也不可能持续。应当看到,不发展不行,发展太快也会有问题。就像一个人跑得太快,身上可能会丢掉一些东西一样,一个国家发展太快也可能丢掉一些东西,其中就包括精神和传统,这是很可惜的。正因为此,我们今天才会提出“八荣八耻”。在这方面,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化大力气去做。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实质是利益调整引起的利益失衡,说到底是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总的讲,改革的大方向不可动摇,改革的思路和理念则会有所调整。这种调整从宏观和总体层面看,是要坚持“普惠”原则,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从微观和操作层面看,是要坚持“务实”原则,从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从“宏大叙事”转向“嘘寒问暖”,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普惠”原则,使思路更清晰。从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的“务实”原则,使操作更具体。我们应当大力宣传这样的改革理念,并以此统一认识,明确方向,深化改革,并把它作为干部考核,评判其政绩的重要依据和标准。

  在改革的攻坚期,发展的关键期,社会的转型期,表达不同利益诉求的群体性突发性事件会增多,即“矛盾凸显期”。提高处理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化解社会矛盾,是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紧迫课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为此,要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认真研究社会心理。社会心理是人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以经验的形式对社会生活相对集中的反映。群体心理则是特定集团利益最直接、最外在、最真实的表现形式,群体利益总是首先通过群体心理折射出来。社会生活的发展变迁,会引起群体心理的变化和波动,而这种波动又具有传播快、弥漫性强、覆盖面大、呈网络状扩散的特点,必须给以充分的注意。其次,要建立预警机制,完善处置预案。再次,要具体研究突发事件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把各方面的积极性都充分调动起来。⑦6

  (作者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

  郭建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