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谨防教育的市场目标和市场手段的错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4日08:49 正义网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张保庆发表《若干教育问题的思考》演讲时表示,教育本来就是公共产品,中国绝对不能按照市场经济办教育。(中新网6月13日)

  “不能按照市场经济办教育”说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教育本来就是公共产品。这是一个常识,但是却使需要经常提醒才能记起的常识。笔者以为,结合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不能按照市场经济办教育”。我们知道,在19世纪之前,高等教育是属

于经营阶层的闲暇教育,处于社会的边缘地位,但20世纪后,高等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处于整个社会的中心地位。高等教育的功能已不止在教学和研究,已扩展到服务。目前的高等教育与社会互动频繁,高等教育自身的产业性决定了其可以接受市场的调节。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状况又促使市场化成为其发展的必由之路,但许多人对高等教育市场化持反对意见与疑问态度,认为市场化必然损害高等教育自身使命的完成,认为市场化就意味着高等教育降低到与其他一般商品无差别的地位,赞成的人认为,高等教育市场化可以提高办学效益、质量及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事实上,这两种观点并不矛盾,只是对高等教育市场化从两个层面去理解得出的结论,即市场目标和市场手段。市场目标就是利润的最大化。如果以市场目标代替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即高等教育市场化的极端发展,这对高等教育无疑是灾害式的影响。高等教育有其自身崇高的理念、精神、目标与价值,这些与市场目标在本质上是相对立的,因为教育不像普通的一般商品,而是一种人文服务和公共财产,我们不能把教育当做一种纯管理和技术性的问题来处理,过分强调经济效益与效率,推崇可算性与可审核性,教育的创造性空间将被扼杀。而且,市场目标可能导致整个社会发展观念的扭曲,因而,虽然说市场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作为人类文明的精神家园,高等教育不能为市场目标所控制,要实现对市场化的超越。笔者以为,"不能按照市场经济办教育"就是在指出不能用利润最大化的市场目标来取代教育发展的目标,换句话说,就是要防止市场手段和目标的错为。

  在高等教育精英化时代,由于高等教育供给量很小,人们很难感到高等教育发展有市场的气息。但在大众化教育时代,由于人们不断高涨的高等教育需求与国家所能提供的高等教育机会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不少人主张以实现高等教育的产业化方式来解决当前的高等教育供需矛盾,也就是说要求高等教育完全由市场机制决定。"教育本来就是公共产品,中国绝对不能按照市场经济办教育"就是对这种逻辑的反驳。因为这种产业发展的逻辑并不完全符合作为准公共产品的高等教育活动的规律和特点,高等教育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实现产业化的。

  教育的发展历史证明,教育若一味迎合市场终将被市场淘汰,教育与市场之间应形成一种良性互动。高等教育有其自身的精神、理念与逻辑,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理念与精神越来越贴近社会与现实,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高等教育理念的这种变化,市场力量是不容忽视的。虽然市场与高等教育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有诸多矛盾与冲突,但高等教育的精神可以一方面消解市场对高等教育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市场又可使高等教育更加真实。二者互动协调发展,意义重大,关键在于不能用市场的目标去取代市场的手段。

作者:朱四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