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农机手潘兵的一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4日08:50 淄博新闻网

  本报记者 王克鹏 通讯员 韩克栋 何恒文10日凌晨4点,农机手潘兵和妻子王允叶就起床了。走到院中,感觉不到一点儿风丝,还有点闷,预示着又将是炎热的一天。

  小潘今年刚30出头,家住临淄区金岭镇。前些天,他开着自家的农机来中埠镇中埠村帮岳父家收麦子,完事后看到村里抢收正酣,很多村民见小潘是熟人,又很诚信,纷纷找他帮忙,小潘也看中了这个“市场”,索性留了下来。

  小潘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围着放在家门前的“50小麦联合收割机”又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遍。妻子王允叶则忙着带上中午的饭和水。

  一切收拾停当,小潘夫妇驾着小麦联合收割机出发了。还没到地头,远远就看见一些农民正在等待机器到来。见小潘来了,村民齐星军赶忙第一个走上前来,由于是熟人,又沾亲带故,用不着寒暄和讨价还价,三言两语一拍即合。

  农业机械的力量就是神奇。齐星军家的这片地大约有一亩半多,小潘驾着机器,轰隆隆几个来回就结束了,收割和脱粒一次完成。在地头上,齐星军一家人早已准备好了盛粮食的袋子,但见金黄的小麦哗哗地从机器后备仓里倾泻下来。

  这时,小潘发现机器有点异常,他赶紧跳下车来检查,一会儿功夫一个小毛病就排除了。他向记者介绍说:“我这台机器买了四五年,已不是最先进的,现在像‘福田谷神’这样的新型收割机,已全采用液压传动,掉头快,更灵活,割完这片麦子用得时间还要短。”按照夫妇俩的“分工”,妻子王允叶麻利地和齐星军家结了账,每亩地按40元。然后赶忙去找农户联系下一个活儿。

  时近晌午,记者发现参加抢收的机器越来越多。放眼望去,远处的麦田里都有收割机在来回穿梭,远近回荡着隆隆的机器声,构成了一幅壮观的“战三夏,夺丰收”场景。陪同采访的中埠镇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和全市一样,这些年中埠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很高,现全镇仅小麦联合收割机等就达30多台。如今是市场经济,农机的流动性很大,中埠的农机有外出作业的,外地的农机也有进来的,这几天每天上阵的机器都在70多台。

  农业机械化让农民省时、省事又省心,也让农机手增加了收入。

  中午的气温越来越高,按气象部门预报,这天的最高气温高达35.2℃左右。小潘坐在被阳光灼得滚烫的驾驶楼里,脸上的汗水顺着发际不停地往下淌,机器卷起粉碎的麦糠迎面扑来,很是刺痒。他不时地用毛巾擦把汗……时间过了下午两点钟,小潘夫妇瞅准卸镰的间隙,赶紧打开了包袱中的饭菜,蹲在地头就着自带的开水吃了起来。记者关切地问:“干这么累的活,饭菜怎么这样简单?”“顾不上,说不准一会儿就有活儿‘上门’。”王允叶边吃边解释。小潘则指着妻子调侃道:“等晚上收了工,她再给我好好炒俩菜犒劳犒劳。”记者又问:“刚才小潘的机器碰上点小毛病,要是出了大故障怎么办?”镇上的同志告诉记者,为了不误农民抢收,镇领导和机关干部轮流24小时值班,还专门成立了“三夏”科技小分队在田间巡回,及时帮着排除,若坏了大配件,由镇上帮着联系解决。另外还有宣传车进行防火、农业操作和安全宣传。

  “油的供应怎样?”“‘三夏’前,镇政府就与镇供销部门做了协调对接,油库的油备得很足,农机随到随加。”这位负责同志解释道。

  谈话间,又有一农户前来叫车。小潘夫妇立马放下饭碗,发动起收割机……夏天天黑得晚,近晚8点小潘夫妇才收工。回到家,小潘没有先吃饭,而是又前前后后地把机器检查了一遍。

  看得出,他很累,但很高兴。小潘说:“我这样干了有五六天了。每天能割20多亩,按一亩地40元算,去掉油料等成本,能纯剩一多半。到了秋天,机器用来搞旋耕,又能挣上一笔。就说早买的这台机器吧,两年时间就赚回投入了。”中埠镇今年夏收进展迅速。小潘告诉记者,第二天他就要离开这里,与其他机手搭伙北上跨区作业了。

  王允叶正在忙晚饭。听着我们谈话,这位贤慧又能干的农家媳妇脸上一直挂着微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