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有感张保庆说“博士水平不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4日08:51 温州新闻网

  “我们现在高水平的博士生不多,是因为导师有问题。导师水平不够,不能把博士生带到领域前沿去,这很麻烦。”日前,教育部原副部长张保庆如是说。(6月13日《中国青年报》)

  导师自身没水平,这确实“很麻烦”。不过,如果就此把“博士水平不高”仅仅归咎于导师“水平不够”,笔者以为,这种现象背后体制本身的不合格——水平低下,才是真

正的症结所在。

  以现行的博导遴选制度为例,本来,一名高校教师是否有资格成为博导,学术水平应该是唯一标准,然而在目前学术行政化、行政学术化的体制环境下,官位往往是比学位更重要的选任博导的砝码。如此前媒体曾报道的,江苏某高校“膳食科长”赫然登上该校博士生导师的申报名单。“膳食科长”而博导,那他除了“瞎带”,还能有别的选择吗?

  而如果我们再进一步具体从博士培养制度看,其中的体制弊端同样十分明显——

  比如博士生招生制度。众所周知,现行的博士生招生,导师的自主权其实十分有限,无论专业,在招生录取过程中英语等公共课成绩一般都具有一票否决的地位。这样一来,博士生的进入门槛先已扭曲,最终的水平又能高到哪里去?去年,清华大学教授、博导陈丹青因为长期招不到自己想要的学生愤然辞职,便是对这种招生体制弊端的很好说明。

  再如博士生的评价、考核制度。当前的做法常常是,要求博士生必须在核心期刊发表多少论文,这种明显违反教育和学术规律的做法,结果必然是,导致学生的学风浮躁,甚至弄虚作假、抄袭剽窃,而很难安下心来做好原本应该是获得博士真正依据的学位论文本身。去年九月,清华博士生王垠公开申请退学,其主要理由正是对“博士生必须发4篇论文才能毕业”规定的不满。

  体制水平的低下制约着博士水平的提升,而博士水平的普遍不高,反过来又严重影响着整个国家的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准,以及这种能力和水准背后的国家创新活力。在科教兴国、构建创新型国家成为治国方略的今天,面对这样的体制积弊,无疑是我们不能淡然处之的。□张贵峰

  来源:《潇湘晨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