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二次调控之箭如何出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4日08:56 新京报

  下一步宏观调控是继续引而不发,还是有的放矢?显然,这是一个亟待决策的问题!而在作出决策之前,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的性质又是一个必要前提。

  在本轮宏观调控中,有两个时点具有特殊的意义。第一个时点是2004年第四季度,在经过近二年的宏观调控,曾经犹如脱缰之马的国民经济终于驯服地放慢了它的增长节奏,从此踏上了一年之久的回归路。第二个时点是2006年第一季度,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尤其是

括GDP和固定资本投资的增长,都出现了明显的反弹,引发了历史上少见的(在一轮调控周期中)“二次调控”的出现。

  经济强劲反弹的步伐并未为预警信号所动

  记得上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一季度宏观数据之后的短短的一周内,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外汇管理局和人民银行等多家政府职能部门纷纷出台了不同的调控政策。然而,这些政策内容新意不多。即使是最受关注的调息政策,由于幅度较小,其作用也被央行领导解释为———发出“二次调控”的信号。

  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经济虽然出现了反弹,但由于为时较短、幅度有限,其性质还难以判定,因而需要给自己留一段观测期,以免出现误诊,开错药方;二是先发出信号,以测试各界反应,为下一步行动提供依据。

  但从目前的情况,经济强劲反弹的步伐并未为有关部门发出的预警信号所动。5月份,出口增长继续高位运行,外贸顺差高达130亿美元,创下近8年来单月贸易顺差最高记录。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14.2%,处于近10年来较高水平和近10年来5月份的最高水平。尽管至关重要的投资和工业数据还没有出来,但从一些部门有关调查的数据看,5月份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增长速度依然将保持强劲势头。

  面对如此现状,下一步宏观调控是继续引而不发,还是有的放矢?显然,这是一个亟待决策的问题!而在作出决策之前,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的性质又是一个必要前提。

  消费和物价指标不会对进一步宏观紧缩构成明显压力

  从国内指标看,已经公布的两个主要方面的指标,即消费和物价。笔者以为,其态势都良好,不会对进一步宏观紧缩构成明显压力。

  消费的快速增长正是今年宏观调控政策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前期的宏观调控政策发挥积极作用。

  消费持续增长的意义在于,既可以缓解国内存在的投资与消费严重失衡的矛盾,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产能过剩的矛盾。具体地说,5月份消费的快速增长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这些年来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家庭购买力已经累积提高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再加上低水平存款利率的刺激,人们消费倾向有所提高;二是这几年房地产的快速发展,许多居民购买了新的住宅,因而对家用电器、家具和家居装潢的需求相应增大。从最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这三类需求是拉动5月份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三是物价水平的触底回升,刺激了一些居民购买欲望。

  另外,在上述三个原因中,第二条也许又可以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房地产政策调控也正在发生作用。

  同时,PPI和CPI传导机制出现疏通苗头,表明今年以来的价格改革起得了一定成效。

  5月份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双双出现回升,这种现象为多年来所罕见,这使得通货膨胀的压力有所加剧。但笔者以为,对此现象不应太过敏,物价上涨背后有着一些客观原因在起作用:一是能源制度的改革,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仅是成品油价格就上调了两次。5月份成品油中的汽油、煤油和柴油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升幅都达二成或以上。二是国际初级市场价格已经持续出现5个月的上升,对国内市场形成一定的传导作用。三是社会总需求的持续扩张对国内市场价格产生拉动作用。

  实际上,不管是PPI,还是CPI,都还是从阶段性底部开始温和回升,上升幅度小,绝对水平低,相距人们所担心的通货膨胀还甚远。而且在上述三个原因中,能源价格改革的因素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物价上涨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换句话说,5月份的物价如果不上升,我们反而需要担心:国民经济是否是已经太冷了?是否该为即将来临的通货紧缩做准备了?!另外,CPI的上涨在较大程度上是因为能源价格改革带来的成本推动,白色家电价格的上涨背后反应的就是,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PPI到CPI传导机制不畅的困境开始出现了缓解。这一现象应该所是值得关注的。

  下一步将会进一步加大外贸结构的调控力度

  在已经公布的指标中,毁誉参半的可能是外贸。海关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进口和出口分别增长了23.6%和25.1%.一方面,外贸出口的高速增长,有利于缓建国内产能过剩的矛盾,增加国内就业。但另一方面,外贸出口的高速增长,可能表明我国粗放型的外贸格局依然没有得到改变。

  这不仅可能给我国带来更多的外贸磨擦,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的继续上升,人民币升值压力和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控难度也将进一步加大。

  初步分析,下一步宏观调控政策如果出台,除了继续落实既定的一些方针,如控制固定资产过快增长、调控房地产市场、抑制产能过剩、减少货币流动性等之外,根据当前的情况,采取对应措施,进一步加大外贸结构的调控力度,应当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高辉清(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战略规划处处长)相关报道见B03版及昨日B08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