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城市扩张"漫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4日09:13 东方网

  苏应奎作品集

  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成为重要的国家方略,列入了“十一五”规划纲要。这不禁使我想起48年前的1958年,上海市区划有过一次重要扩容。这次扩容对上海这个大城市的发展影响深远,并还将持续凸显。如果说,当时初衷还在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的考虑,那么经过将近半个世纪的历程,特别是经过20多年改革

开放的实践,现今已“反哺”为城乡和谐共同发展的美好图景了。

  1958年之前,上海市的格局,一直维持在解放初期形成的规模。除市区之外郊区规模较小,没有县的建制,只设区和乡,土地面积仅553平方公里,耕地3.6万公顷。当时在市区周边建有东郊、西郊、北郊三个区的30多个乡镇。这些乡镇加上新建的几个农场,其主要任务,是为市区生产、供应蔬菜和猪禽蛋鱼等副食品,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即使包括蔬菜在内的其它副食品供应,当然主要还得靠全国兄弟省市的支援,但立足本地、有个相对稳定后方基地,肯定是当时市委、市府领导层考虑的上策,这和“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治国理念,是同样道理。

  随着城市的扩大和发展,即使蔬菜和副食品的供应,此时已远远不能适应和满足上海的需求。1958年,国务院作出重要决策:将原属江苏省的上海、嘉定、宝山、川沙、松江、金山、青浦、南汇、奉贤、崇明10个县,划归上海市管辖,并将原上海市的东郊、西郊和北郊三个近郊区并入邻近诸县。上海郊区的面积范围自此扩大了10倍,并大体延续至今。笔者当时在松江地委工作,目睹了这一“变迁”过程。是时,除崇明县外(崇明时属江苏省南通专区专员公署管辖),其它9县均属江苏省松江专区专员公署管辖。9县划归上海市管辖后,松江专员公署和地委同时撤编,公署和地委机关人员基本上去了江苏省苏州专区和苏州地委重新分配工作。

  江苏10县划归上海后对上海的意义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随着时间的推延,特别到了改革开放后的盛世年代,这种作用和意义更难以估量。如果说,1958年划归江苏10县由上海市管辖,初衷还只在于确保上海这个大城市的粮棉菜猪禽蛋鱼等副食品的供应,那么现今看来这早已不足道哉。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协调和加快发展,上海城市这些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早已分不清市区、郊区的界限。记得是1992年底,当时的上海郊区乡镇工业总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21.6%;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23%;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市比重15.5%;外贸直接出口货源占全市比重35.85%(据《上海郊区年鉴》(1949—1992),上海人民出版社)。在一次有关研讨会上,郊区的一位朋友说,郊区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了全市“半壁江山”。他是以郊区对全市“贡献”的口吻说这句话的,初听并非虚言。然而,他忽视了郊区“献”后面城市支持农村特别是城市强大的工业支撑这一根本点,离开了这个根本“支撑”,何来郊区对市区的“贡献”?如果可以勉强理解这位朋友当时的心情的话,那么现在又过去了14年,这些方面的增长肯定又有新的突破。而变化发展之快又让我们目不暇接。据新的数据表明,“十五”期间,本市对农业的投入达100多亿元,农业组织化进程加快,已形成420家农业产业化企业,3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6%。

  请想一想,现在除崇明县外,其他9个郊县都已升格为区,从统计口径、技术层面上靠量,市区、郊区基本上已融为一体,难以分辨了。比如浦东开发,浦东包括了原川沙县的全部,闵行区的三林乡以及黄浦、杨浦两区的浦东部分,目前已延伸到了南汇区,因此也早已难以市区、郊区划分来“分配”统计经济量了。至于市郊农村、农业的巨大变化,还在进行中的新农村建设,惠及农民的利益,只提一个事实:到2004年,上海农村小康程度已达到87.8%,居全国之首,也就是说,上海农村实现了小康。

  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想到国内一些大中型城市各自向近郊扩张已成可以理解的趋势。而各地主政者和经济学家们还不满足于此,他们把目光放得更远。他们以科学发展观审视,从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特别在加快经济增长方式上,注意到由地域环境形成的天然经济格局,相互依存,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趋势,并以极大的兴趣和关注,探讨研究这一现象。长三角、泛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前景可期。道理很简单,全国一盘棋,是双赢又不止是双赢。例如洋山港的开发建设,看似沪浙两家,实际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是长三角所有地区,更是全国性的大动作,大收获!

  当然,如果把视野放大到全国,我们的思路会更加开阔。我国的重要国情,是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占尽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山河湖泊土地海洋,各种资源可供共享;环境各异优势互补,自然形成多种格局。可说东西南北中,处处藏“卧龙”。有人曾戏称中国就是一个“小联合国”。细品此言,从本国地理、环境、资源、人口、气候等等分布角度,或仅从产销、市场、消费等角度观之,能说没有一定道理吆?

  回到上海。由于地域的限制,上海目前只能在6300多平方公里陆域范围内精心谋略。除了珍惜用地,利用近海增加围垦滩涂,本人倒有一个大胆设想:不妨借鉴类似新加坡在苏州搞工业园区的模式,走出去,向近邻江、浙县市(例如江苏太仓、浙江嘉善)“租地”,搞“上海工业园区”。共同开发,互利互赢。一得之愚,聊供参考。

  “十一五”规划纲要开始实施。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健全完善合作共享机制,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达到。


作者:苏应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