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巨奖“买学生”最终害的是学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4日14:53 浙江在线

  今年南京中考仍实行考后填报志愿,因此很多高中抓紧考前这几天加大宣传力度,其中对高分考生抛出的奖金尤为显眼,其出手之大方,让南大、东大等名牌大学惊叹不已。东大今年给高考成绩达所在省份前20名(相当于各市的高考状元),开出的奖金也就1万元。而某校仙林分校表示,一志愿报考该校,成绩在本部录取线下10分以内的,最高可获5万余元奖金。鼓楼区某三星级高中有关人士说,被该校爱心班录取的,除高中3年1.5万余元学费全免外,考取指定大学后可获约6万元奖金。南京一民办试验学校承诺,成绩达一中录取线以上的,

最高奖4.2万元。 (6月14日新华网)

  中学生既是孩子又是学生,在他们那种近似空白的心灵中,最能感知来自社会各方面对他们的熏陶和感化,善、恶、美、丑,追求什么,鄙视什么,都能深深打上不可抹灭的烙印。学校是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用什么样的方式引导思想,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在德、智、体、能全面发展是学校的主要责任。

  “中考”本来是正常的升学程序,初中升高中,避开其它原因一般要求按地域界线就近的升就,一些地方却仍按填报自愿从高分往低分择优录取。在商品社会的现今,学生的分数,学生将来升至重点大学的人数,大学的整体升学率被看作衡量一个学校教学的优劣,学生尖子人数越多,学生分数越高的学校名声必然大振。学校声望越高,越吸引着众多的学生,由此而来的收费也越来越昂贵。所以说用重金来吸引高学分学生,重奖之下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多更高的收费。这也许也是某些教育部门遵循的商品价值规律。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要使学生做到在德、智、体全面发展,首先取决于学校正确的引导,从教学、社会实践、先进的思想文化,劳逸结合的体育锻炼上来下功夫,同时也在于家庭社会的配合,从青少年的内心深处疏导他们向“三好”发展。而用金钱去刺激,用巨额奖金去树标,只会给不喑世道的学生带来偏向。用巨资当目标,本身就背离了教书育人的内涵。学生分数高是为了金钱,学生投考某一学校在于金钱。这无疑给幼小的心灵灌输了金钱至上的腐朽思想,迫使学生为金钱而学习,为金钱而奋斗,从小陷于一种见钱眼开的不良境界。一旦高额金钱奖励开了先河,自觉自愿的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就象大人们玩麻将,没有一点金钱做诱饵,打麻将就等于喝白开水。这种奖励是一种非常有害的激励机制。

  “中考”成绩成了不仅仅是荣誉而变得非常实惠的时候,就会促使学生想方设法,甚至不不择手段去追求,社会上一些不良市侩就会乘虚而入渗到纯洁的学校中来。金钱的奖励就会背离奖励的初衷,奖得是不良习气的滋生,奖得是你争我夺的驱逐,为了金钱也许会做出与未成熟的心灵不相符的憾事来。另一方面升学如愿的孩子得到巨额钱,不免滋长高人一等,高高在上的思想,为日后走向社会斤斤计较、以钱论事,见钱眼开埋下伏笔。

  学校经费来自于财政拨款和学生的缴费,按正当的来源是不会太宽裕的,很多学校在谈到教育经费时都叫苦连天。但是一个学校能拿出这么多个万来奖励,使我们不能不刮目相看,这些钱是从那里来的?这么多万不是一个小数目,学校自身没有这种资金,财政拨款也不会有这类项目,它从何而来?答案只有一个从学生中收取,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这就难免有乱收费,高收费之嫌,如今教育乱收费已经是过街老鼠,在这么一个紧张的局面之下,还拿出几十万来,可见那里的乱收费没有得到遏止。如果将这几十万发给贫困生,如果少收一些赞助费,如果少收一些择校费等,如果将合理的费用用到教学上,人们将感激不尽,学生也致心于学。用此费用作广告名义上奖励的是高分数学生,实则上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生源和收费,加重学生的负担。

  互相标高招揽高学分,用意是鼓励学生用功学习,考出好成绩。可事与愿违它将打乱正常的招生秩序,你高他更高,互相攀比,无序竞争,严重的背离了有序的招生轨道。用巨资“买学生”,买得是高分数,卖得是学校的名;出得是钱,获取得是更大的利。这种教育金钱竞争腐蚀了公平教育的饥体,拉大了校与校之间的差距,强“钱”弱食似的“自杀式”恶性竞争,受到损害的是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最终的结果就是以金钱论英雄,最终受害的还是学生。

  要取消这一顽症其实很简单,只要全面的实行按户口所在地的区域界线就近入学就是了,但为什么就这么难实行呢?


作者: 罗瑞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