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权力优胜”腐蚀高考公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4日17:02 国际在线

  作者:张贵峰

  “100米跑出21秒34”,“铅球投掷3.84米”,“‘一分钟定点投篮’只投进了一两个球”……——这是记者最近在湖南省应届高中毕业生体育竞赛优胜者统一测试现场看到的情形。据悉,按照今年湖南省的规定,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参加省、市级体育比赛,获得一定名次的,可以作为“体育竞赛优胜者”得到20分、10分不等的高考加分,以上统一测试,

正是针对此而设,可测试结果显示,“上千‘优胜者’是水货”。(《中国青年报》6月14日)

  虽然,对湖南省有关部门这一旨在为高考加分把关、严格高考公平的测试,我们应该表示赞赏,但是,面对上述“100米21秒34”之类荒诞意味十足的“体育竞赛优胜者”成绩,又不能不让人心情沉重、备感忧虑。显然,我们所以沉重和忧虑的不仅仅是,测试结果与“优胜”名号的完全不符、有违高考加分的真实性,更是因为,这种严重名不副实、形同儿戏的“优胜”格局,对高考公平秩序所构成的巨大腐蚀性和杀伤力。

  为什么明明水平远远不够,大量考生却能堂而皇之地弄来“优胜者”证书,并且敢于在测试中“献丑”?对此,有家长反问记者:“没有点关系和背景的人,怎么能有机会弄到优胜者资格证书呢?”——那么,这些假冒伪劣的“优胜者”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和背景”?也许,测试现场“绵延大约一公里”的车队已经给出答案:记者发现,这些车辆“车牌号囊括了各地从公检法到路政以及其他政府机关的多种型号的小车。”

  不难看出,这些“100米21秒34”,“铅球投掷3.84米”的“体育竞赛优胜者”们,之所以能“优胜”,靠的并不是体育能力而是家长们的关系、权力,也即,“优胜”的实质是“关系优胜”、“权力优胜”而非体育优胜。而与此对应的另一个佐证是,在此次测试前,湖南当地有关部门陆续接到许多家长的举报,检举部分考生在体育竞赛优胜者资格以及二级运动员证书上弄虚作假。

  在权力(关系)的干预、侵蚀下,高考加分公平面临严重危机,这显然不是湖南一地特有的现象,早在2004年,陕西西安就曝出当地一些高三学生通过非正当手段获得二级运动员证书骗取高考加分的新闻,而在今年,“裸考”(没有任何加分待遇,仅凭卷面成绩者)更是成为最新的高考“关键词”。很明显,与“体育优胜者”一样,“裸考”,“裸”的也并不是表面的加分待遇,而是背后“经营”“创造”这种待遇的关系或权力能量——或许,这也正是不久前,面对“加分考生人数究竟有多少”的记者提问,教育部官员所以只说“情况复杂,不好统计”、“不在教育部所能掌控的范围之内”的难言之隐吧。(《中国青年报》6.2)

  而如果我们有兴趣顺着“权力优胜”这一线索对高考公平继续考察,又会发现,类似这种权力干扰、腐蚀之下的公平问题,绝非“高考加分”一端,而是在高考招生录取的各个环节都不同程度存在的现象,如在最近的“花20万元上清华事件”中,就有招生掮客对记者直言不讳:“我们只是跳梁小丑,真正的幕后黑手是教育部门官员、学校领导这类实权派”,“这种事情是社会问题,有很多高校也很为难,如果有领导或者教育厅长找到学校校长,校长就必须想办法解决”……(《华夏时报》5.29)

  据“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结果,虽然,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大幅上升,但农村等弱势全体学生上重点大学的比例却呈下降趋势:如清华大学2000年农村学生比例为17.6%,比1990年减少4.1个百分点,北京大学1999年农村学生比例16.3%,比1991年减少2.5个百分点;2003年北京某高校高考录取分数线农民和下岗人员子弟分别平均高于干部和知识分子子弟38.8分和35分。(《兰州晚报》4.19)

  任何时候,政府权力都只能是公共的,因此,服务权利、捍卫公平必然是其唯一用途,否则,任凭“权力优胜”大行其道,公平遭腐蚀、权利受损害就是不可避免的,不独高考秩序为然。

  

  审稿:刘恩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