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要正确处理五个关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4日18:00 光明网
吴先锋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贫困山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实,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较发达地区而言,建设新农村难度要大一些,困难要多一些,如何破解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难题,我认为关键在于结合县情,突出重点,正确处理好长与短、近与远、建与管、硬与软、面与点等五个方面的关系,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

  正确处理长与短的关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此,我们要突出发展现代农业、培育现代农民两个重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短养长,长短结合,既从农业、农村挖掘潜力,更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寻找出路;既从当前出发,采取“吹糠见米”显效快的增收措施,又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的治本之策,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一是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抓好新产业建设。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内涵就是发展壮大新产业。要按照“一乡一业”“一(几)村一品”的要求,依托资源优势,着力建设农业特色产业基地,为农产品加工提供充足的原料来源,获取规模经营的效益;要按照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围绕绿色、环保、无公害,加强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打造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要围绕基地,大力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产业协会和流通组织,引导企业与农户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生产与市场的对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使农民在加工和流通环节中获取更多收益。二是用现代理念教育农民,抓好新农民培育。“要想富口袋,须先富脑袋”,“要想实现现代化,农民必须知识化”。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培育造就新农民作为一项将农村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措施去抓,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要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内涵要求,创建学习型家庭,培育知识型农民,使60%以上的适龄农民成为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就业能力的新型农民。三是用城市理念建设农村,抓好新环境营造。按照“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要求,抓好科学规划,分步推进能源清洁化、饮水自来水化、电视有线化、网络宽带化、道路柏油化、出行公交化、垃圾日清化、环境生态化。通过设施改造和建设,改善和提升农民的生产和居住条件,引导他们与传统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彻底决裂,树立新风尚,营造新环境。

  正确处理近与远的关系。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不可能一朝巨变、一蹴而就,需先谋而后动,既立足当前、抓好落实,又着眼长远、打牢根基。要把规划做为一个管总的东西,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严格执行新村镇“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制度。要坚持既从工作上去规划又从建设上去规划;既从经济发展上去规划又从社会事业上去规划;既从“硬件”建设上去规划又从“软件”建设上去规划;既从村镇整体上去规划又从农户单元上去规划,由近及远、由易到难,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立足乡村特点,突出地方特色,尊重各地的传统、习惯和风俗,体现地方特色和地域特征,不搞一个样、一刀切,不强调同一个模式、同一种方法、同一个标准。要实事求是,分步实施。从促进经济发展、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出发,结合实际,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决不能劳民伤财,决不要盲目攀比,决不搞强求一律。要尊重民意,科学规划。村镇建设规划要以县为主,乡村配合,农民参与。要广泛征求基层和群众的意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确保新农村建设给农业带来活力、给农民带来实惠、给农村带来希望。

  正确处理建与管的关系。新农村建设三分建七分管。在加快建设的同时,要从出台政策、健强组织、深化改革三个方面入手,以新的机制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一是出台相关政策。尽快出台扶持村级经济发展,农村土地开发,交通、水利、通信、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发展,金融、法律服务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按市场化运作模式,着力形成政府主导、乡镇组织、农民主体的工作格局。尤其要建立起稳定的投入机制。采取“统一规划、渠道不变、各记其功、部门指导、乡村组织、农民参与”的运作模式,将扶贫、交通、教育、科技、建设、发改、卫生、农业等扶持“三农”资金予以整合,集中投放到新农村建设的项目上。大胆探索县、乡、村共同投入,驻点单位支持投入,社会各界赞助投入等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充分调动农民和社会各界投入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二是建强基层组织。进一步坚持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制度,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愿,使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决策权、选举权和监督权,不断提高民主管理水平。结合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配齐配强村级班子,尤其是选好用好村党组织书记,不断提高农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三是深化农村改革。围绕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积极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村征地制度改革等各项改革,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和管理的长效机制,为建设新农村扫除体制性的障碍因素。

  正确处理硬与软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目标,必须坚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硬件”和“软件”同步建设。在硬件建设上,要着眼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真正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重点加大农村公路、农田水利、农村能源和农村生态建设力度。大力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大力推进“一建三改”(建沼气池、改厕、改厨、改圈)工程建设,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污水,科学利用畜禽粪便,下力解决好农村“脏、乱、差”问题,减少农村面源污染,绿化美化农村环境。在“软件”建设上,要着眼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要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强化农村义务教育,加强农村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

  正确处理面与点的关系。各地情况千差万别,推进新农村建设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正确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建好示范,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具体实践中,可以选择若干个经济基础较好、群众积极性较高、条件比较成熟和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村庄先行一步,建成具有较高标准和较强示范作用的新农村示范点,做到规划一批、试点一批、建设一批、巩固一批。一是要切实选准典型。全县重点抓好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建设。各乡镇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搞好办点示范。要把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与各级领导的工作联系点、基层组织建设联系点、小康建设示范村等有机结合起来,确保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二是要积极培育典型。示范点确定之后,要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高效率运作的要求,组织专门力量,积极开展工作。要将办点示范的责任落实到单位到人,将工作任务分解到时段,努力把试点村建设成样板村,真正发挥示范作用。三是要大力推介典型。在办点示范的基础上,及时总结办点经验,充分挖掘先进典型,积极向外推介宣传,不断强化试点单位在制定规划、推进工作、健全制度、加强管理等方面的示范引导作用,切实为推动面上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