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深圳,莫因地域歧视而损阳光形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5日00:08 红网

  《新京报》报道,日前,在深圳龙岗区岗贝村,来自河南的一批房客租不到房。他们称,租房过程中房东告知,村委会已开会集体决定,不许把房屋租给河南人,否则三年不给分红。他们认为此举很不公平。(《新京报》2006年6月13日)

  据悉,岗贝村目前居住着500多河南人,其中约有100多人住在老屋村,靠拾荒为生。不久前,村里发布通告,要对老屋村进行整改,住在里面的人都必须搬出来。过后,只要

是河南人去重新租房,所有房东都明确表示拒绝。

  尽管有关负责人对村民大会决定“禁止出租房屋给河南人”予以否定,并表示,村民不租房子给河南人是个人行为,但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地域歧视思想在作祟。

  从这一事件,人们很容易联想到今年2月,曾备受各界关注的全国首例地域歧视案,经法院主持调解,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深圳警方向河南籍两原告赔礼道歉,原告则对被告表示谅解,自愿放弃其他诉讼请求。

  作为全国首例地域歧视案,当时它的成功调解,曾让许多人感慨。可事隔不久,具有某种相似之处的一幕又在深圳重演,人们不能不为之遗憾。

  “拒租”事件如何发展,又将承载大量的民意,它的结果将考验主流价值的取向。2005年3月,“坚决打击河南籍敲诈勒索团伙”等横幅甫一挂出,当即招致不少市民非议,后经媒体报道及转载,又引起“网骂”一片。“地域歧视”,“对整个河南籍人群的否定性社会评价”——河南籍人士认定派出所的举动有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基本原则,损害他们家乡的名声,伤害他们的荣誉感,侵害他们的精神健康。这一次,牵挂这一纷争的河南籍人士,以及愿意从“和谐”、“稳定”、“大家庭”“凝聚力”、“包容意识”“民族大义”等层面着眼的国人又会感到不安。因为,事关法治精神与人文精神,言行举止不可不慎,也不可不预。

  从更大的范围与意义上看,与这一事件有着相似性的情形,当不只存于一事一地。该事件的积极调处,对现实生活的正面影响值得期许。举例说,对“砍手党”的谴责是应该的,但“声讨”似乎最终转移到了对某一地域的贬损,于事无补;而这两年,随着“超级女声”被赋予沉重而复杂的意义,一些时评与帖文,由评说“超女”转而诟病湖南,出言偏颇,有失理性;至于前不久的“血性”之争,更是触动了所有湖南人的神经,引发了剧烈的社会震动。

  曾几何时,地域优劣观盛行,让人忧心。如果说,《其实你不懂XX人》、《这就是XX人》……是为了积极推介自己,那么,“本摊位不卖讲普通话的人”,“本厂不招XX籍员工”,“我们不欢迎XX人”,这些变味的“告示”就让人瞠目结舌了。“告示”也许传递着一个信息,XX现在的经济不行,XX现在的民风不正。可是,综合实力的增强,社情民风的演进,受历史、政策、地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远没有动一下两片嘴唇那么简单。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共和国的“儿子”,有些已迅速“崛起”,有些至今处在“沉寂”中,对中华文明的整体时空格局而言,这又有何不正常?一个人,几个人,甚至一批人,不能代表整个地域的人,又岂能不作分析,犯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常识性错误呢?

  深圳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而迅速崛起,如今已建立了受人称羡的人文精神。这样一座“东方风来满眼春的”城市,如果地域优劣观在人群中蔓延,她的阳光形象肯定会受到污损。摈弃地域歧视,深圳也应“更上层楼”!

稿源:红网 作者:陆湘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