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化作春泥更护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5日03:02 大江网-江西日报

  

化作春泥更护花
秀美的婺源农村

  2005年4月15日零时起,婺源县殡葬实行大改革,所有死亡人员一律实行火化。“零点行动”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成为该县的焦点与热点,一场新风与旧俗的较量由此拉开帷幕。

  深入细致做工作 告别旧习促殡改

  面对这场改革,有人认为,土葬是沿袭了千百年的“老规矩”,火化是不孝要遭报应的;有人认为“生前苦,死后补”,活着的时候不能让他们享清福,死了就让他们走得体面点。

  为此,婺源做了大量细致的思想工作,以改变这种落后的观念,换来群众的支持。

  今年3月10日深夜,中云镇党委书记胡云鹤接到电话,坑头村一位死者家属不听工作人员劝说,执意要在第二天土葬。胡书记立刻带上班子成员连夜赶赴坑头村,与家属倾心交谈做工作,直到次日凌晨死者家属终于心悦诚服地答应火化。

  为攻克“壁垒”,婺源建立县、乡、村、组四级殡改网络,配备1625名联络员;村民小组建立了白事理事会;签订《殡葬管理合同书》;把这项工作列入乡镇年度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

  各乡镇也采取了各种措施:溪头乡对60岁以上老人登记造册,随时掌握重病患者、年逾古稀老人的健康状况;镇头镇规定一年内丧户自觉接受火化的,每具遗体补助火化费150元……

  在浓厚的舆论氛围中,甲路乡上严田村村民施茶花去年4月13日病逝前,表示愿意将遗体火化,成为该县农村火化首例。不久,清华镇老党员余振华也在临终前立下遗嘱,要求遗体火化,丧事从简……殡葬改革迈出艰难的第一步。

  焚棺改行传佳话 农村殡葬树新风

  在景区江湾村,笔者遇上正向游客介绍旅游产品的李大爷。原来李大爷家祖宗三代以贩卖棺木为生,如今李大爷的棺木行已经关门,他自己也“下岗”了,他的子孙也没一个继承此业。他乐呵呵地说:“农村推行殡葬改革后,棺木已经没有市场了,我也另谋出路了。”

  为使火化率达到100%,婺源县着力抓好“五个严禁”和“两个提倡”,即严禁墓区内留大坟头;严禁骨灰入棺土葬;严禁乱埋乱葬;严禁以各种封建迷信宣传干扰骨灰入墓工作;严禁传销和炒卖墓穴。提倡墓体和墓志小型化、艺术化;提倡骨灰深埋不留坟头、树葬等处理方式。

  江湾镇汪口村是该县殡葬改革的示范村。该村党支部书记程银富说,殡葬改革前召开了全村党员、村干部动员宣传大会,实行了村干部包干负责服务制,现在只要有人去世,家属都会主动到村委会开证明,要求尽快火化,村里还出资建好了公墓,死者入葬公墓,不收一分钱。

  文明节俭办丧事 利国利民利环保

  “生态环境是婺源的品牌。推行殡葬改革,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配套工程,做好这项工作对保护生态环境必将起到

  积极的促进作用。”婺源县民政局局长余河茂说。

  推行殡葬改革,能有效地节约木材和保护森林资源。据了解,土葬做一具棺材需0.5立方米杉木。2005年4月15日至今年4月30日,该县火化遗体2155具,火化率100%,节约木材达1077立方米。

  推行殡葬改革,能有效保护土地资源。土葬一座墓地,平均占用土地8平方米。该县开展“零点行动”一年来,就节约用地近20亩,节约丧葬资金215万元。

  为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美化生态环境,该县先后对主要公路沿线和景区范围内的3000座坟墓进行改造或搬迁,并在全县规划建设了860个乡村公益性墓地。

  “只要生前日子过得好,子女尽孝就满足了,死后厚敛重葬不但增加了他们的负担,而且毁坏了这方青山绿水。”汪口村村民俞灶庆说,“现在村民尝到了发展生态旅游的甜头,意识到火葬既省钱省力、又干净环保。”

  王勇星 特约通讯员 江建国 王国红 文/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