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无摊城市”提法欠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5日03:30 安徽在线-新安晚报

  本报讯 今年2月,合肥市首次提出打造“无摊城市”的口号,一时间激起千层浪。国内众多媒体纷纷质疑“无摊城市”这一政府决策。合肥市真的要打造“无摊城市”?这一决策为什么会招来如此强烈的争议?昨天,合肥市文明办主要负责人约见本报记者,正面回应和解释了有关“无摊城市”决策的前前后后。

  “无摊城市”有特定内涵

  合肥市文明办这位负责人介绍说,2月20日,合肥市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10周年纪念暨表彰大会上第一次提出“无摊城市”这一概念。这个概念并不是泛泛而谈,是有所指。所谓“无摊城市”只是一个目标,实质就是要取缔占道摊点和倚门设摊。这个表述现在看来的确有些欠考虑、措词不是很严格。这也导致一些媒体产生片面断裂和误解,甚至拿合肥与纽约相比较起来,最后愈炒愈烈便成了乌托邦状态下的“无摊城市”。

  缘何提出“无摊”目标?

  这位负责人解释说,合肥市对于摊点的管理走过一段非常漫长的道路。最初的提法是“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格管理、小街巷规范管理,做到不脏不乱”。这种管理手段在10年前的合肥是相适宜的,还曾经吸引过很多外地前来取经。

  然而,在城市不断发展变大的今天,这种管理模式已经显得非常落后。通过综合近年来占道露天经营现状以及社情民意的反应来看,这种管理手段弊大于利愈加显现。导致城市里市政设施遭破坏、交通阻塞、噪音扰民、规避税费、诱发以摊创收不良风气等诸多问题。这种现状亟待改善。

  决策前是否科学论证?

  这位负责人声称,这一决策并不是断然出台。在合肥市文明办做出“取缔各类占道摊点和倚门设摊,实现无摊城市目标”的决策前,相关部门已经进行了调研。

  合肥市的商业设施渐渐开始建设完善,一些农贸市场、商城等地甚至出现了“有场无市”现象。从经济学、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城市管理手段方法也必须与时俱进、及时变革。2005年年初,中央文明委出台了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其中一项重要指标便是要求“主要大街和重点地区没有占道摊点”。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合肥市政府提出了取缔各类占道摊点和倚门设摊,实现无摊城市的口号。

  取缔也讲究人文关怀

  “无摊城市”的打造,势必会造成对弱势群体的无情驱逐吗?合肥市文明办这位负责人认为并不会这样。

  他介绍说,相关部门一直在积极和慎重地引导摊贩进店经营和帮扶弱势群体。他们对占道经营摊主的家庭、证照等情况进行全方位摸底,符合低保政策的摊贩动员参保。如庐阳区各个街道对辖区内占道经营户专门出台了一对一帮扶方案。对于入室经营摊贩,工商管理费、税收等费用也相对降低门槛。

  从2月下旬推进这项工作以来,至今没有引发一起经营户集体上访事件。这也充分证明了工作的推进是平稳和有序的。

  “西瓜难题”与此无关?

  众媒体抨击“无摊城市”的重要缘起在于合肥瓜农卖瓜难问题在今夏凸显。合肥市文明办负责人则称,“无摊城市”导致“西瓜难题”这个立论站不住脚。二者没有必然联系。

  采取新的城市管理模式后,瓜农原先占据主次干道卖瓜的现象必将随之改变。于是,合肥市政府在今年采取了西瓜“进商场、进超市、进农贸市场”的销售模式。这种新销售方式也是符合合肥实际的。可正是新销售模式在磨合期出现了环节衔接不力等细节问题,致使矛头直接转向了“无摊城市”。

  卖瓜难一直是合肥市政府致力多年试图解决的一个难题。目前,合肥市在原有78个销售点基础上增设了327个销售点。这说明政府正在完善售瓜新模式。相信最终会解决好这个难题,实现瓜农和消费者双赢。(本报记者 杨丹丹)

  ■编后

  如果说之前的拆违拆掉了少数人的不正当利益而受到了肯定,那么“无摊城市”则是因为涉及弱势群体而备受争议。

  无论无摊城市的终极会如何发展,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有这么多双眼睛时刻在关注着政府的一举一措,关注着百姓民生。

  这样的勇气,是温暖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