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看不见”的暴力行为更可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5日05:07 浙江日报

  强制儿童做不喜欢的事情,拒绝和儿童谈话,向儿童尖叫,谩骂儿童,威胁抛弃儿童,将儿童关在屋外……这些在人们眼中习以为常的行为,其实都是对孩子的一种精神伤害,都属于对儿童的暴力。6月12日下午,在杭州举行的反对对儿童暴力项目启动仪式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保护处项目官员王大鸣特别指出这些平常被人们忽略的暴力行为。

  反对对儿童暴力项目由全国妇联、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开展,项目在2006年至20

10年展开,浙江、广东、陕西是该项目的3个试点省份。

  日前,项目参与单位、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针对杭州804名大中专学生进行了回忆式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精神暴力对孩子产生的影响不可低估,造成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潜在原因是儿童时期隐藏心中的精神伤害。

  王大鸣分析,精神伤害和忽视这些暴力行为并不同于躯体暴力。相对于躯体暴力,相当比例的人不认为精神伤害和忽视是虐待和暴力,普遍缺乏对精神伤害应有的重视。而从儿童权利的视角来看,包括诋毁、嘲讽、威胁、恐吓、歧视、排斥、漠视、放任等行为,对儿童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十分深刻的。世界家庭虐待研究所的研究表明,精神暴力是目前最普遍的一种虐待方式。这也是此次反对对儿童暴力项目研究的重点。

  我省心理专家万红的一项调查证明了这一点。她曾对80多名大学生做过调查,在谈到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时,90%以上学生所说的事情发生在儿童时代。其中,1/3的学生说起的事情是曾遭受过的暴力行为。这些暴力行为除遭受躯体伤害外,很大一部分是容易被忽视的精神伤害。

  万红说,“很多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疾病,如自闭症,都是源于精神伤害和忽视。在青年心中留下最深‘烙印’的往往都是儿童时代精神上的伤害,而令人担忧的是,大人们忽略的往往也都是这些‘看不到’的暴力行为。社会应该更多地从儿童权利保障的视角去认识暴力行为,预防这些暴力行为。” 本报见习记者 袁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