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2006全省40万毕业生找“饭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5日07:21 扬子晚报

  有关部门昨天公布了一项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江苏实际需要就业毕业生人数将突破40万人。由此,2006年被称为毕业生就业高峰年。昨天,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传出消息:到今年12月31日,我省将确保毕业生的总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

  今年又是毕业生高峰年

  作为教育大省的江苏,已连续几年迎来毕业生就业高峰,虽每年都面临毕业生增幅大、岗位不足、竞争激烈的严峻形势,但均因措施得当都平稳度过高峰,从2001年~2004年连续四年我省大学生就业率为:2001年,78.70%;2002年,76.61%;2003年,88.61%;2004年,93.90%。2005年,我省25.1万余名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截至2005年12月31日,总就业率达95.9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2个百分点。其中,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97.32%,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6.47%,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5.10%。

  2006年是毕业生就业的又一个“高峰年”。2006年,我省共有高校毕业生28.68万人,比2005年增加3.5万人,增幅13.9%,其中:毕业研究生2.07万人,本科毕业生13.08万人,专科毕业生13.53万人。加之外省院校江苏籍毕业生以及往年未就业的毕业生,实际需要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将突破40万人。江苏省有关部门昨天确定了2006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到今年9月1日,确保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稳定,就业人数高于2005年的水平;到今年12月31日,确保毕业生的总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

  四项因素影响毕业生找工作

  江苏省教育厅王炳泰厅长昨天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指出,目前影响我省毕业生就业的有四大因素。

  因素一:新增劳动力大幅上升挤压就业岗位今年我省新增劳动力60万人左右,加上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失地农民就业等影响因素,全省需要安置就业的人数在180万~190万人左右,而今年全省新增就业岗位保持在140万人左右,与去年大体相当。普通高校毕业生与城镇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多峰叠加”的就业压力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缓解,这无疑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影响。

  因素二:结构性矛盾依旧突出这主要体现大量毕业生过分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城市,竞争数量有限的就业岗位,而广大的基层却面临着人才匮乏又难以吸引毕业生,“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并存的状况仍然存在。市场需求和专业设置不对称。有些专业需求很紧俏,而有不少专业需求却很有限,造成一部分大学生不能顺利就业。比如,今年全省高校工商管理类本专科毕业生总数达3.6万人,占全省本专科毕业生总数的14%,而社会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量却很小。

  因素三: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普通高校扩招以来,毕业生就业也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统包统分”转变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双向选择”。但由于多种原因,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还不能适应毕业生就业市场化双向选择的需要。从内部看,部分高校在机构人员、经费投入、场地设施、信息网络、管理机制、服务体系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从外部看,国家与地方、政府与市场、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沟通与合作机制仍然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需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校外服务体系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因素四:毕业生较高的就业期望与市场实际需求不相适应据江苏省教育厅去年年底对全省高校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毕业生就业期望仍然居高不下。对月薪期望值在1000元以下的占3%,在1000~2000元之间的占26%,在2000~3000元之间的占35%,在3000~4000元之间的占20%,在4000元以上的占16%。毕业生对地域的期望也不容乐观,地域期望占第一位的是沿海开放城市,占45%;其次是京、津、沪、渝等直辖市,占21%;第三是内地的省会城市,占18%,急需人才的边远或农村地区仅占到6%。这种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引导毕业生合理调整就业期望,积极面向基层就业。

  就业率高低将影响高校评优

  有关负责人指出目前出现的就业难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以及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不强。教育部要在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高职院校教学评估和独立学院教学评估中,加大就业状况指标的权重,将毕业生就业状况提升为一级指标或核心指标,凡就业率低于同类型学校平均水平的,就业工作“三到位”不达标的,一般不得评为优秀;坚持年度招生计划与毕业生就业率适度挂钩,对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和学校要严格控制招生规模,明显偏低的要减少其招生计划,就业率连续三年下降的省市,要暂停其新设本科院校,并停止其高职院校的备案工作。

  从今年开始我省不论是研究型、教学型大学,还是应用型、技能型大学,都要根据社会要求调整学科专业,根据岗位特征增设新的课程;要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合作效果;推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凡进入就业准入行业的毕业生都应有“双证”;要建立和完善顶岗实习制度,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良性互动、循环发展。

  

2006全省40万毕业生找“饭碗”

  图为就业大学生招聘会现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