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印度有个“莫斯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5日07:58 环球时报

  

印度有个“莫斯科”
当地共产党员组织宣传活动。
印度有个“莫斯科”
妇女在劳作。“欢迎来到莫斯科”——这样的一个指示牌出现在印度会让人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但实际上,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的科特亚姆地区的确有一个叫“莫斯科”的小村庄。虽然高达35摄氏度的气温与真正的莫斯科完全两样,而且整个村庄也不过百多户人家,但这里却生活着至少6个“列宁”、2个“斯大林”以及包括“勃列日涅夫”等在内的众多“苏联名人”。

  名称源于共产党执政

  据介绍,村庄被改名叫“莫斯科”是上世纪50年代由当地居民共同决定的。印度独立后,开国总理尼赫鲁即与苏联保持了非常密切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主义在印度民众中的影响力逐步增强,喀拉拉邦便是印度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桥头堡”。1957年,印度共产党首次在喀拉拉邦地方选举中获胜并取得执政权,为纪念这一重要事件,当地居民决定将家乡改名为“莫斯科”。

  “莫斯科”村民都是有坚定信念的共产党员,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印度走向社会主义也是他们的愿望,而“苏联老大哥”更是他们的学习榜样。为了表达对后代的期望,这些共产党员在当时给自己的孩子起了具有苏联特色的名字,如“列宁”、“伏尔加”、“捷列什科娃”等。随后,其他村庄的党员们也开始纷纷效仿。

  举办“名人”大聚会

  去年10月,位于喀拉拉邦的俄罗斯文化中心承担了一项艰巨任务:将这些“列宁”和“斯大林”们找到一起举办大型聚会,当时共有50人左右参加。《印度教徒报》等媒体是这样描述当时情况的:“普京和斯大林正在火车站焦急地等待戈尔巴乔夫,他们准备一同搭乘前往莫斯科的火车。结果在此期间巧遇赫鲁晓夫,后者告诉他们勃列日涅夫肯定不来了,因为根本没办法买到火车票。”

  在聚会上,一位名叫普希金的印度人被推举为代表上台讲话,但他显然对真正的普希金知之甚少,而且也完全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好在另一位在银行工作的普希金及时打破了尴尬局面,他在表达了对大文豪的敬仰之情后表示,自己因为这个俄罗斯名字曾在少年时代遇到不少尴尬,“但后来我意识到它的真正意义,并逐渐喜欢上了这个名字。”

  俄罗斯文化中心主任对这次活动还略有遗憾,“科特亚姆地区现在还有约480人使用俄罗斯名字,这次却只来了不到50人。”在聚会者当中,“赫鲁晓夫”是一名公共汽车司机,“加加林”是一位中学教师,而“捷列什科娃”则只是个初中生。

  将给子女取回印度名

  时至今日,喀拉拉与社会主义仍有着不解之缘。该邦是印度人均收入和居民识字率最高、同时婴儿死亡率最低的邦之一。走在城市街头,最常见的就是飘扬的红旗以及涂在墙上的镰刀斧头图案。今年5月,印度共产党以绝对优势赢得喀拉拉邦地方选举,又一次取得执政权。虽然苏联早已在十几年前宣告消亡,但这里许多居民依然对社会主义有着坚定的信仰和支持。不过,盲目的狂热已经不复存在。“列宁”依然是被用得最多的名字,“勃列日涅夫”和“赫鲁晓夫”却基本上没人再用。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又重新给子女取回了印度名字。“普希金”表示,他的女儿分别叫拉克什米和瑞什玛,都是典型的印度名字,“我很惭愧自己没有像父亲那样的勇气。”公共汽车司机“赫鲁晓夫”同样也没有再延续传统,“我妻子不喜欢那些苏联名字,她说服我让孩子使用传统的喀拉拉名字,我觉得这样也很好。”▲

  本报驻印度特派记者 陈继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