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沙尘暴远去 我们切莫好了伤疤忘了疼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5日08:53 温州新闻网

  这是一种令人忧虑的现象:沙尘暴来了,全社会一下子高度警觉,加大防沙治沙力度的呼声不绝于耳;沙尘暴走了,紧迫感和忧患意识便随之而去,防沙治沙问题被抛到了脑后,甚至好像根本不存在这回事儿。难怪每年全国两会召开之时,来自沙区的代表和委员都有一种“集体无意识”:“希望”会议期间多刮几场沙尘暴,否则有关的呼吁就少人理睬、没人关心了。

  其实,沙尘暴是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互相“碰撞”的结果,沙尘暴的多少、强弱,有时并不能反映生态的真实状况——如果没有适宜的气象条件,即使荒漠化很严重、沙源足够多,也不会产生沙尘暴。因此,要防止防沙治沙的神经,被沙尘暴所左右。

  虽然近些年我国的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我们不能因此麻痹大意。我国的沙化土地面积仍然量大面广,还有很多硬骨头要啃;治理区的生态系统还很脆弱,治理的成果还很不稳固,一旦再次超载过牧,或者碰上干旱少雨的年景,沙化地区的生态环境极易出现逆转;今后防沙治沙还面临许多严峻挑战:沙区群众提高生活水平的愿望与生态系统脆弱的矛盾非常突出,超载放牧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乱采乱垦现象依然存在,矿产开发和工业建设对草原生态构成新的威胁,气候和天气还存在许多变数……

  行百里者半九十,对于极易出现逆转的防沙治沙工作来说,就更是如此。在沙尘暴远去、天蓝日丽的日子里,我们切莫好了伤疤忘了疼,而应居安思危、常抓不懈。

  《人民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