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反思清华学生割腕自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5日08:59 温州新闻网

  仿佛是进入一个时空隧道,网络游戏的空间里,有爱与痛的体验,有成功与失败感受。网游就是一场梦。但是,我们不能总是生活在梦里。如果沉浸于网游无法清醒,这样的网游就变成了噩梦,网游就成了吞噬灵魂的魔鬼。而现实中,就有一些正在被网游吞噬灵魂,用其凄清的悲鸣,敲击着我们的神经。

  宋小阳,湖南长沙人。2004年以优异成绩考上清华大学某学院,大一时任班长。现

在,这样美丽荣耀的光环,已黯然失色,消解色泽的,就是网游。因为迷恋网游,他沉醉不醒,学业荒废。他的父亲不得不在饮料中下了安眠药,趁其昏迷将他送到网络成瘾中心。然而,入院当晚,他打碎了屋顶灯管,用玻璃碎片割破了手腕……

  这样的一掬血泪,这样一曲悲歌,绝不仅仅属于宋小阳。它只是那些被网游吞噬的无数灵魂的血泪的一个凝固点,只是那些在网游世界里找不到归航方向的一声最凄厉尖叫。早在2004年12月,天津市塘沽区13岁男孩张潇艺因沉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从24层高的楼顶跳楼自尽。在宋小阳、张潇艺这样被网游吞噬的灵魂背后,站立着是中国约有2000万网游少年,而其中260万有网瘾。这是不久前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调查的结果。

  需要厘清的是,不可否认,网游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人们的文化娱乐需求,网游产业本身也有其存在、运营、发展的合理性。因此,面对那些在网游中被吞噬的灵魂,我们不可以简单地将网游全部“妖魔化”。

  但网络游戏之所以会被称为“电子海洛因”,就是因为网游成瘾的某些行为特征与毒品成瘾行为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比如,沉迷于网游,会产生愈来愈强烈的心理依赖和反复操作的渴望,形成行为强化机制,使网游成瘾行为不断强化,甚难戒除。

  那么,到底是谁把今天的青少年推给了网游魔鬼呢?以宋小阳为例,他没有快乐幸福的童年,如果考试不能拿第一名就会遭到父亲的毒打,于是,他只能在虚拟的空间里,去寻找心灵的慰藉。如果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或者社会教育,只是抱以急功近利的目的,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来捆绑着青少年渴望自由的心灵,这样,青少年就极其可能到网游的世界里,去消解现实的失败、挫折与痛苦。而且,当前尽管学校多开设了电脑课程,但是,在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方面,还存在诸多的不完善之处。

  当然,网络游戏成为吞噬灵魂的魔鬼,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对网游行业本身的规范管理存在严重的缺位。这些年,尽管我国网游产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网络游戏设计理念在不断地与“国际接轨”,但是,网络游戏却没有像国外一些国家那样实现分级,进行分类,更缺乏具体的立法。比如,目前规范我国网游市场的,仅有2004年下发的《关于加强网络游戏产品内容审查工作的通知》、2005年7月颁布的《关于网络游戏发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见》、《关于净化网络游戏工作的通知》等几个文件。

  正是由于相关法律的不明确与欠缺,造成对网游规定和管理的法律空白与断裂,而且,网络游戏管理法规的位阶过低,也都让网络游戏得不到应有规范。于是,网络游戏商才可以只顾大把捞钱,而不注重行业自律,不愿意承担对少年应该肩负着怎样的责任,使无数青少年被网游所吞噬,网络游戏产业从某种意义上变成了“不道德经济”。

  网游是一场梦,这样的梦,只应该是我们现实生活的一种点缀与装饰,而不能成为让我们永远无法清醒的噩梦。所以,当前,让青少年远离网游的噩梦,需要我们的教育进行正确的精神引领,需要我们对网络游戏进行完善的规范管理。惟有如此,网游才不会变成吞噬青少年灵魂的魔鬼。

  来源:《潇湘晨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