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皇城复兴的脚步(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5日09:51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皇城复兴的脚步(图)

  明城墙巍然屹立,成为西安的名片。

  

皇城复兴的脚步(图)

  顺城巷旧貌换新颜,古朴典雅。

  ■文/记者李建宁雷县鸿图/记者张波

  近来,一则有关西安市行政中心北迁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条信息透露出西安城市发展格局即将发生前所未有的变迁,皇城复兴和建设大西安的序幕正在悄然拉开……未来西安更具魅力

  西安市第四轮总体规划正在等待审批。

  新的总体规划当中,市区以大九宫格局布局,以主城区为中心,外围发展临潼、阎良、泾渭三个新城。范围北至泾渭,南到长安,东接临潼,西连咸阳,东北方向辐射阎良。在中心地带的主城区,将以小九宫格局的面目出现,其中心为唐长安城,发展成商贸旅游服务区;东部依托现状发展成为国防军工产业区;东南部结合曲江新城和杜陵保护区,发展成旅游生态度假区;南部为文教科研区;西南部拓展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部发展成居住和无污染产业的综合新区;西北部为汉城遗址保护区;北部形成装备制造业区;东北结合浐灞河道整治,建设成为高尚居住、旅游生态区。连接各功能区的,是“棋盘”加“环”再加“放射线”的道路。

  市规划局局长和红星说,这种“新旧分治”、九宫格局、多中心分散式的城市结构既传承了历史,又为今后的城市建设提供了发展空间,是中国传统空间格局与现代城市建设需要的有机结合。

  西安市的这次新规划,凝结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心血。自2004年1月经建设部同意后开始正式修编,2005年5月总体规划草案编制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历时一年两个月,正式修编历时一年四个月。

  规划修编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模式,组成了以上海市规划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西安市规划院为主体的三家编制单位,并邀请市级各部门、国内外专家和市民广泛参与,在编制过程当中,先后组织了10多次专家会、3次国外专家咨询会、4次向省市领导汇报会、30余次专业规划和专题研讨会,其中直接参加编制的国内外专家和专业人员共达200多位,此外,本次规划还曾在2004年12月16日在规划局二楼展厅向市民公示,得到了市民的热情响应,参观的市民有5000多人次,收回市民填写的《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公示征求意见表》500多份,市民意见和建议100多条,热线电话300多个。

  “新旧分治”是新规划最主要的特点之一。行政中心北迁后,会逐渐弱化和分离老城的行政、交通、居住等功能,而旅游观光、文化交流功能将会得到强化。计划到2050年时,老城区的人口将由现在的42万多降低到25万,老城原则上“只拆不建、多拆少建”;老城内以公共交通为主要交通方式,自行车和步行交通为辅。

  作为西安市规划委员会的总规划师,韩骥参加了西安城市建设的四轮规划修编。就新一轮规划,这位西安的“老规划”有自己的评价。韩骥告诉记者,最新的第四轮规划,动作比较大,主要是行政中心北迁,这个举措正是对西安历史文化古城的保护举措,体现了“新旧分治”的思想。为什么提行政中心迁移呢?因为老城区的主要功能就是行政中心和旅游商贸等,其中旅游商贸是搬不出去的,只能是行政中心外迁。

  行政中心外迁,“新旧分治”模式有利于古城保护,有利于新城开发。与前三次相比,新一轮规划有一个较大特点,就是凡列入保护项目的,都要求保护与发展利用相结合,保护与发展相结合,不再是单纯的保护。西安做的比较好的,比如大明宫遗址的保护,在保护的同时,又兼顾到城北地区居民居住环境的改善。再比如顺城巷,不仅保护了城墙,也带动了商贸旅游的发展,在保护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大步。

  皇城复兴时

  “新旧分治”使得西安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进入到一个新层面,为即将开展的皇城复兴计划提供了必要的先决条件。

  皇城复兴是新规划和整个历史名城保护当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该规划的范围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唐皇城”核心区,即环城路以内的区域,第二部分为“唐皇城”协调区,指的是环城路外延200~500米的区域,第三部分为“唐皇城”相关区,指唐大明宫遗址和唐兴庆宫遗址。该范围内,规划部门建立了老城保护体系和保护名录:提出一环(城墙),一区(莲湖历史风貌街区)、二片(北院门历史街区、三学街历史街区)、三街(湘子庙街、德福巷、竹笆市)、33处文物保护单位、102座具有保留价值的传统民居、15座优秀近现代建筑、52棵挂牌的古树名木组成的保护体系。并且在老城内严格实行建筑高度分区控制。在规划编制者看来,皇城复兴计划的出台,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还原西安历史古都风貌,重振盛唐风采。把老城区建设成具有鲜明的历史文化特色,以旅游、商贸、居住为主的世界著名古都的核心区。如此,才最能体现出西安独特的个性和魅力。

  按照规划,老城区将分为五个部分:顺城旅游服务区(城墙内侧周边),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古迹保护区、城市发展区(城内),可持续发展区(城外协调区)。通过以上五个分区体现城市形象和文化内涵,规划形成“两环—两街—四轴—五核心—二十里坊”的局面。此外,还有作为唐皇城复兴工程之一的顺城巷城市设计、骡马市步行商业街、大唐西市、长安锦园坊、大唐芙蓉园、唐大明宫御道规划设计、西大街改造、都城隍庙规划设计、洒金桥规划设计、贞观广场规划设计以及“西部第一水城”的规划设计等,都包含着浓郁的文化理念。

  据规划局有关人士说,这个规划还将针对老城地区拟订百年计划,以可持续经营城市的观念,针对未来老城区可能的经济活动形态,结合科技及旅游商业,保护及恢复历史街区,进行城市改造,逐步恢复西安历史名都风貌,缔造绿色商机。

  西安复兴的契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关心西安发展建设的市民认为,西安有近3100年的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周、秦、汉、唐都曾兴盛过,大家担心,单提唐皇城复兴是否有些偏颇?

  对此,和红星解释说,“城市复兴”包含城市规划复兴与城市设计复兴两方面的内容,并不是单纯指的是某个朝代的风格就能代表西安这一方面的内容,西安拥有周、秦、汉、唐四大遗址,而周、秦、汉、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青春、最有活力、历史业绩最为辉煌的朝代,这段时期正是建都长安的时期。周以礼治国,秦厉行改革,汉勇于开拓,唐开放兼容,古长安都扮演着主要角色。因此,规划中强化了这些文化比重。在这四个王朝当中,唐朝是最为辉煌的时期,其都城建设、经济实力和文化艺术在当时与欧洲的罗马齐名,唐长安城市人口达百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城。今天,历史的车轮虽已走过千年,虽然现存唐时的遗迹并不多,但是,唐长安城规整巧妙的城市布局、雄壮浑厚的建筑、生动而奔放的精神情怀,虽历经千年,仍对今日的西安有着深远的影响。

  正因为唐皇城体现着至为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所以我们现在所说的唐皇城复兴规划是西安城市复兴的一个契机,以“唐”作为其时间坐标,力求复兴自周以来,直至明清,贯穿近现代的城市历史的完整链条,体现盛唐精神,延续城市肌理,展现古城魅力,它的实施将敲开长安古都盛世的记忆与今朝的梦想。

  灰色、土黄色和赭石色

  对于明天西安古城区的色彩和建筑风格,亦为人们所关注。对此和红星说,在西安的城市色彩方面,我们将西安城市建筑定位以灰色、土黄色和赭石色为主色调的色彩体系。灰色如钟楼、鼓楼、城墙,是构成西安城市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西安的古都特色;土黄色大雁塔、小雁塔,是典型的关中地方色彩,也是西安人尊崇的颜色;赭石色是汉唐建筑木质色彩的主色,庄重典雅,体现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建筑风格方面,拟将西安市中心区的建筑风格划分为汉唐风格区、明清风格区、风貌协调区和现代建筑区四种风格。

  汉唐风格区主要以汉唐遗址和周代遗址为主,包括汉长安城遗址、唐大明宫遗址、唐小雁塔、曲江新区等,运用传统建筑符号,再现汉唐建筑古朴浑厚的风格;明清风格区主要在老城区内,沿街商业店铺或商业建筑,采用传统建筑的尺度,创造历史街区的浓厚气氛;风貌协调区主要指一环至二环区域,建筑风格应尽量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形成旧城与新区之间的过渡区;现代建筑区主要指二环至三环及三环以外区域,是新兴城区,应充分体现现代都市气息,以现代建筑风格为主,创造具有时代气息的新西安。

  顺城巷皇城复兴开篇力作

  顺城巷及周边环境改造是西安市委、市政府在2004年确定的重点工程。对此,工程引起了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陕西省委副书记、陕西省代省长、西安市委书记袁纯清曾就顺城巷的改造特别指出:“古民居和历史文化街区是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基本支点,具有惟一性和不可再生性,如果保护不好,就会愧对历史、愧对子孙。”

  市长孙清云也认为:“保护历史名城,不仅是为了保存珍贵遗存用作展览、开发旅游,更重要的是保护城市的历史传统和人文精神,留住城市的优势和文脉。”

  主管西安市城市建设的副市长乔征说:“改造顺城巷就是延续古城的历史风貌,把古文化与现代建筑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把顺城巷周边的项目建成一个亮丽工程、民心工程、文化保护工程。”

  西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本着“修复城市记忆,保护历史遗存”理念,担负了这一历史文化工程的再现实施。

  用市城建委主任史健生的话说,顺城巷改造要充分彰显西安“大气、厚重、气势恢弘”的历史风貌,努力创造一个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和谐发展的人文、生态、科技、现代的古都新貌。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厚重大气古朴的城市风貌,是西安这座历史古都的个性,也是西安之魂,更是城市的魅力之所在。而顺城巷是西安旧城区内资源最为密集的带状历史街区,也是彰显古城文化个性,塑造千年古都形象的基本载体。通过改造,冀望“城”的历史线条清晰,让“市”的繁荣再现。

  据城建委负责改造项目的同志介绍,在改造实施中,他们从尊重古城保护的原则出发,确定了从“通、护、塑、谐、改”五个方面,实现功能定位。“通”,不仅是将内环路打通,还要是将城墙内环线城门、碑林、东岳庙、广仁寺、董仲舒墓、湘子庙等历史文物点的所有景点连通起来,形成古城的新亮点;“护”,则是保护历史,避免大拆大建,在保护的基础上改造。通过改造对古城历史街区、典型民居建筑、文物景点予以保护;“塑”,就是在建设中用传统的建筑理念和环境设计,再塑古城风貌。在“塑”中,将根据内环线不同区段的文化内涵和民生特色,改造建筑与历史协调统一的街坊、民居和环境,恢复、体现西安城墙沿线及其周边历史文化精髓;同时,在改造建设中,坚持“突出重点、以线带面”的原则,实现内环路、城墙、周边环境等“和谐”统一。以城墙为主线,外边护城河、环城公园为“绿带”,城墙内环为古街,形成一“绿”二“古”三“突出”,实现西安古老风貌的再现。长达13.7公里的古老街区和雄伟高大的古城墙,闪回了老西安的生活场景和时代气息,圆了西安人多年的梦:发掘了文化遗产,大打古都旅游牌。同时也满足了中外游客置身于古老西安的夙愿。“而在具体实施中,对每一座房子、每一个景点、每一条道路的改造和建设,又当做百年大计来对待。”

  城建处工程师李玉祥给记者提供的报告显示,西安顺城巷改造项目,自2004年启动以来,目前已实现了全线道路的贯通,道路拆迁各类房屋18.5万平方米,外迁城内人口2100户,1.2万人。棚户区改造项目拆迁各类房屋1万平方米,外迁城市人口600余户,1600余人。仿古改造屋面已达4.5万平方米、立面6.5万平方米,已完成了碑林区、东、西广场、中汇商城小广场的建设及多家相临单位的第五立面改造。

  至2005年年底,顺城巷改造项目已完成投资7亿元。

  改造方案经反复论证

  顺城巷改造,作为中国古城改造中独一无二的建设项目,同时也成为皇城复兴的“开篇之作”。因此,从2004年以来,围绕西安市顺城巷的改造,西安市委、市政府领导先后多次就顺城巷的改造进行现场视察,并作过一系列指示。

  “而对改造方案更是十分审慎和严格。包括每一处景点的历史文化、发展渊源、周边环境等等,都进行反复讨论和论证。各类大小的改造方案论证会、研讨会、项目评审会,每年开过不下十多次。城建委还特别聘请了韩骥、顾宝和、吕仁义、李骊明、刘德骏等多名知名的规划、历史、社会、人文、建筑、美术、雕塑、民俗、空间设计等方面的专家、学者作为顾问,参加评审。迄今,参加顺城巷改造项目、方案论证、研讨、评审的各类专家、领导等人士至少有数百人次。所做的一切,就是使改造项目能充分尊重历史文化的发掘,经得起历史检验和后人评说,而绝对不能把西安顺城巷改造工程,搞成‘十年就落后’、‘二十年就拆除’的‘浅薄工程’和‘应景工程’。”城建处高级工程师骆险峰指着顺城巷景区广仁寺的效果图说。

  “周礼秦制、汉韵唐风构成了西安的灵魂,历史的长河打造了这座城市永恒的魅力,在历史的机遇与挑战面前,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只要坚持科学的保护、改造、发展、建设理念,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中国的千年历史古都西安,将屹立在世界名城之林而再度辉煌!”史健生说。

  西安复兴进行时

  市文物局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西安再度加大了对一些古民居的保护力度,“仅2006年市政府就财政拨款5000万元,将重点对80多处民居进行保护。”

  而兴建于明清时期的西安都城隍庙,大殿前的修复仿古建筑工程即将竣工,殿内部分亦将启动。“这项总投资3000万元的工程,作为西安皇城复兴计划中的一部分,在市委、市政府和莲湖区重视支持下,目前进展顺利!”城隍庙住持刘世天说。

  外观仿古的骡马市商业步行街,也正在加紧建设中。

  聚合浓郁盛唐文化元素的大唐芙蓉园、大雁塔北广场以及刚开放的高新区两家唐文化主题公园,西大街仿古一条街等,都体现了“再现唐历史文化”这一目的。另外,投资12.8亿元、于2005年开始建设的西安“大唐西市”,在规划设计上也采取了唐代建筑风格,秉承“一庙七坊,空中景区,三面围合,背高面低,大唐西市,九宫格局”的理念,使建成后的“大唐西市”将重现盛唐时期“客似云来、聚宝金市”的风采。

  记者从规划局了解到,近期还将启动“唐皇城”复兴规划、大明宫周边地区详细规划、未央新城详细规划、轨道交通地铁2号线工程、66个街头绿地小广场及幸福林带等一批重点区域的城市规划与设计。

  “我认为,在新一轮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按照“五个统筹”和‘四化’发展理念的要求,西安一定会实现历史上的又一次伟大复兴”,谈到西安的未来,和红星如是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