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西安会更具东方神韵”(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5日09:51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西安会更具东方神韵”(图)

  最早提出皇城复兴和行政中心北迁建议的张宝通。记者李建宁摄

  “如果我们展望50年后的西安,在皇城复兴计划顺利实施后,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将是一个真正的西安。在城墙里的老城区,不仅充满历史文化魅力,而且是更富有东方神韵的

古都。而城墙外,又将是一个现代化的新西安、大西安。”早在多年前向西安市委、市政府建言“皇城复兴计划”的学者、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宝通先生,6月初接受本报专访时,拿出《2005年陕西经济社会蓝皮书》对记者这样说。作为最早向西安市提出“皇城复兴计划”的倡议者,看到倡议正变成西安城市发展和建设的规划蓝图,这位长期从事西部大开发战略研究的学者显得格外开心。

  年过半百的张宝通,现在是西安市政府的一名参事,数年前曾专门为“皇城复兴”做过一个专题调研。在他执笔完成的《抢救保护中国古都西安,保存再现我国历史文化》的报告中写到:西安古城的定位应首先是隋唐皇城,其次才是明城。“我们从唐皇城含光门旧貌中清晰的看到,西安城墙实际上是原隋唐皇城。唐长安城虽然被毁损,但皇城还在。后来,皇城成为宋、元、明、清的府城。因为当时的城墙为土筑,城墙外层没有砖,后经历代整修,到明代扩建时,在城墙外包了一层砖,才保存至今。但正如我们不能因为大雁塔在宋代整修时被包了一层砖,就称他为宋塔一样,也不能因此简单地把西安城墙叫做明城墙。”

  “新中国成立以来,尽管我们一直都在强调保护古城,每次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也把古城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但建设和发展的矛盾,让古城担负了许多不该担负的现代化建设的重任。过去整个城市建设都是以古城为中心展开的,古城也一直作为政治中心、商业中心、居住中心、交通中心而存在。对古城的保护仅局限在重点文物古迹上,而不是整个古城区。当然,这种做法已经结束了。”张宝通说。

  密切关注西安城市建设发展的张宝通认为,西安实施皇城复兴计划,可说是迈出了建设“大西安、古西安、新西安”坚实的一大步。对此,他曾向市上提出建议,要切实保护好古城,保证皇城计划的顺利实施,就必须停止城内的现代化建设。为此就首先需要将古城担负现代化城市中心的功能转移出去,另建新的城市中心。首先把党政机关迁出古城,将政治中心的功能转移出去。其次将无关的企事业单位迁出古城,将商业中心、交通中心、居住中心的功能疏解分散。“只有古城不再担负现代化城市中心的角色,才能遏止对古城的继续破坏。山西平遥、云南丽江等都有成功经验。因此保护西安古城也应采取平遥和丽江模式。”

  “现在市政府北迁的消息已公开,早期的这些设想和建议正成为现实。”

  “应以行政中心北迁为契机,在城北建设新的政治中心、金融中心、通讯中心、商务中心、交通中心和物流中心、制造中心等,附之以学校、医院、商场等配套设施,从而形成新西安的城市中心。这个中心不仅有浐灞生态园区,而且泾、渭河流将穿新市而过,形成‘四水进西安’的美好环境。用这个现代化的西安新城,来替代担负传统的西安古城不堪重负的现代化城市功能。这样,西安古城才可以得到有效保护。未来的西安应当是具有新旧两个中心的世界名古都和现代大都市。”张宝通展望说。

  “对于皇城复兴计划来说,最大的担心是,很多人在观念上会认为,这一计划是对西安古建筑群、文物的破坏。另外一方面的担心是,大搬迁会涉及部分人的利益。”张宝通表示,这一计划是经过科学、缜密的论证的,是符合西安未来发展趋势的。不仅需要西安市、陕西省来推动,更需要上升到国家工程的高度,使之成为保存、延续中国秦、汉、唐主流文化的载体。

  按张宝通的建议和设想,皇城复兴,关键是再现西安古老的历史文化,而不仅仅是修建仿古建筑等。中国多为土木建筑,很难保存几千年以上。失去地面建筑,就失去了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要保存、延续中国的历史文化,就需要再现当时的历史文化风貌。“对古城西安来说,不仅要保存宋、元、明、清的城市记忆,更需要再现周、秦、汉、唐的历史文化。”张宝通说。记者李建宁雷县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