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屈子墓前的七旬守墓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5日13:08 红网-三湘都市报

  

屈子墓前的七旬守墓人

  6月8日,范家园镇永青村境内,陈老在屈原墓葬陵园里为屈原上香

  

屈子墓前的七旬守墓人

  陈老希望有更多的人来支持屈原文化古城建设■文\记者 谭斯亮 图\记者 田超

  □人物提示

  搁下在台湾、东莞、菲律宾等地的产业,七旬老人来到汨罗为屈子虔诚守墓。

  老人名叫陈之迈,出生于长沙,曾就读于湖南大学。

  老人说,能与屈原的灵魂相依相伴是一种难得的佛缘。他斥资3000余万元对汨罗现存的11座屈原墓冢进行了保护性维修,并修复了普德观、万佛塔等。

  6月8日,记者一行驾车沿汨罗江畔驶入范家园镇永青村境内。随意向路边居民打听“静庐”的方位,立刻有人热心指点:“是那个修墓老人住的地方吧?不远,就在屈原墓脚下。”

  从村公路一处岔路口拐进去,新建不久的“屈原文化古城”仿古牌楼出现在眼前。牌楼后方,屈原墓冢、屈原塑像、大型佛寺等建筑坐落其中的文化古城已初具雏形。

  “我是正宗长沙伢子”

  “我屋里是南门口黄泥街那边的,正宗长沙伢子!”一见面,陈老高兴地用乡音跟记者打起了招呼。开朗健谈、身板硬朗的他,看上去远比实际年龄显得年轻。

  交谈中得知,陈老名叫陈之迈,今年78岁,1928年出生于湖南长沙,曾就读于湖南大学。1948年,加入中国国民党,肄业后随军队辗转去往台湾。上世纪50年代在台湾成家立业,直到1998年才得以重回阔别50载的长沙老家常住。9个兄弟姊妹如今还有7人健在,但平时相聚不易。自小信仰佛教的他,把更多精力放在了潜心修行上。陈老曾投资900多万元在长沙县星沙镇修建了一座松柏精舍(松柏寺),来汨罗定居前,他把精舍无偿捐赠给了当地政府。

  与汨罗结缘,源于2002年的一次旅游。陈老回忆,当时他和几个朋友慕名来汨罗江畔参观屈子祠、屈原墓。没想到汨罗山上著名的“十二疑冢”(注)因长期失修而破败不堪,“尤其四号墓,简直就是一片荒山,本地人每到下午5时以后就不敢接近,当地人还称其为‘道士坡,鬼唱歌’。”

  游历在外的数十年里,陈老和许多海外侨胞一样,常将屈原的爱国精神和高尚人格视为心灵榜样。看到“精神偶像”的墓冢如此荒凉,他深受震撼,决心竭尽全力修复屈原墓。

  4年来,陈老共筹资3000余万元对现存的11座屈原墓冢进行了保护性维修,还修复了普德观、万佛塔等几处古建筑。他说,能与屈原的灵魂相依相伴是一种难得的佛缘;他还希望,能围绕原四号屈原墓与普德观一带,在永青村构建一座文化内涵丰富、历史意义深远的屈原文化古城。

  “每天围屈原墓转10个圈”

  跟着陈老步行一小会儿,即来到了距“静庐”数百米远的屈原墓葬陵园。整修一新的屈子墓前,刻有“清同治六年丁卯岁仲冬日重立”字样的石碑显得有些残旧,陈老介绍,这是特意保留下来的清朝所立的屈原墓碑真品。“我每天早晨4点钟起床后,都要来陵园里走一走,围着屈原墓转10个圈,心情就会变得平静安详。”

  提及尚在逐步建设中的文化古城,陈老更加兴奋:“修墓当然不是我唯一的目的。”按照他的想法,屈原在华夏民族史和中华文化史上的影响力堪与孔子比肩,作为其墓葬所在地的汨罗,应当利用这一契机,更好地开发与屈原文化相关的产业,使汨罗成为全球华人凭吊屈原的精神圣地。为此,他计划在墓葬旁边修造一条由屈原作品石碑构成的文化长廊;还希望能在文化古城内兴建一座大型的屈子庙及屈原文化广场,供世人参观瞻仰祭拜。

  家人一度无法理解,陈老不把毕生积蓄留给子孙,而是不遗余力地全部奉献给已死去2000多年的屈原。对此,陈老显得很豁达:“我不会强求他们理解。但我始终认为,屈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珍宝,应该世代传承,我做这些事觉得很光荣。”

  陈老的这份热心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目前,文化古城的建设正在范家园镇、汨罗市政府的积极配合下稳步展开。在陈老的居所“静庐”门外,已挂上了“中国屈原文化古城开发办公室”、“汨罗市道教协会”等多个办公机构的门牌。陈老还当选为汨罗市政协委员、汨罗市道教协会会长。

  “耐心等待有缘人”

  在“静庐”一楼客厅,记者看到一幅精心装裱的名为“屈原文化研究国际交流中心”的电脑设计图纸,陈老介绍,那是他来汨罗的第一年(2002年),请湖南大学知名教授专门设计的项目建筑图。

  陈老说,这张设计图与他未能完成的一个愿望有关。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专门研究机构供国内外“屈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汨罗是屈原生前最后居住的地方,有我国现存唯一一座纪念屈原的古建筑“屈子祠”,有流传数千年的龙舟竞技等各种端午习俗,在这里创办屈原文化研究中心无疑拥有得天独厚的“屈学”资源。陈老满怀憧憬地说,如果研究中心项目能顺利开发,他希望在汨罗成立一所以研究屈原文化为特色的大学,校内将设置类似屈原文化研究院的专业学院。遗憾的是,陈老当初构想的这个项目,最终因资金缺口巨大而搁置。不过,豁达的陈老用一句颇具禅意的话回答了这个遗憾:“就耐心等待有缘人吧。”

  [注]汨罗山上分布有11个大土丘(原有12个,修京广铁路复线时,被埋掉一个),每座丘前皆立有石碑,上刻“故楚三闾大夫之墓”或“三闾大夫之墓”的字样,此即所谓“十二疑冢”。

  国家文物局曾委托湖南省博物馆考证,这些墓冢均为大型楚墓,无一是假。可能因原墓碑年代久远,风化失真,到清代重新刊立墓碑时,出于保护目的,将这12座墓葬全都立成了“屈原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