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符历史真实处"> 有不符历史真实处">
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典章制度"张冠李戴" <大长今>有不符历史真实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5日15:11 中国新闻网

  

典章制度"张冠李戴"<大长今有不符历史真实处 src="http://image2.sina.com.cn/dy/o/2006-06-15/d24a28e6190b7868f56953b6cadb2365.jpg" border="1" height="450">

  韩国历史剧《大长今》书籍及CD的摊位生意红火。中新社发 任海霞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6月15日电 韩剧《大长今》近年来热播,两岸四地也先后掀起“大长今热”。崔永福在《紫荆》杂志载文简要厘清剧中涉及的部分主要典章制度,并以专家眼光审视明清时代中朝关系本质,指出两国历史上长期友好是主流,并共同抵御外来侵略。 指出《大长今》剧中涉及到的不少典章制度,与历史事实不符,许多牵扯历史上中朝关系的事情,也与史实不符。

  该作者指出,历史上的“朝鲜”王朝(一三九二至一九一○年),基本上与中国明、清两代(一三六八至一九一二年)重合。当时的中国是朝鲜的宗主国,朝鲜的礼制多仿照明朝。《大长今》故事发生的时代为明朝正德至嘉靖前期,剧中将“国王”称为“皇帝”,将王妃称为“皇后”、“王后”,将国王之子称为“太子”,将“大君”称为“王”,显然与历史事实不符。这与民族情感问题无关。就像中国古代秦始皇以前的君主,一般都称为“王”一样,比如“周文王”、“周武王”,不代表不尊重他们,相反正是尊重历史。称号错用甚至会闹出笑话。同样模仿中国古代典章制度的日本,前些年就闹过笑话,称皇太子的妻子为“太妃”。“太妃”与“太后”同辈,是太子的祖母,比孙子媳妇大两辈。日本人后来发现了问题,才改口称“太子妃”。

  宫室制度是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皇帝的主要宫殿一般为九开间、进深五间,所谓“九五之尊”,亲王的正殿为七开间。韩国汉城(现首尔)现存朝鲜王朝宫殿景福宫、昌德宫,其正殿都是七开间或五开间,反映了历史原貌。《大长今》取景或者是古建筑,或者是仿制古建筑,就比较符合历史事实。

  该作者谈到历史上中国封建朝廷对朝鲜“统治”时说,中朝两国历史上长期友好绝对是主流,而且每当朝鲜在危难关头,中国总是不惜一切代价,保护朝鲜。实事求是地说,在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朝鲜王朝寻求中国王朝保护,有其历史必然性;明朝朝廷对朝鲜基本是平等的,尤其是绝对对得起李氏王朝。朝鲜的太祖大王李成桂在中国明朝洪武后期,取代了前高丽王氏王朝的统治。为取得统治的合法地位,随即帕特使到中国首都南京报告,两国关系逐渐稳定下来。到了明万历年间的一五九二年,日本的丰臣秀吉发兵侵占了朝鲜半岛,朝鲜当时的国王撤退到江华岛上。尽管当时的明朝已是内忧外患,但万历皇帝还是发10万大军“抗日援朝”,历时五、六年帮朝鲜赶走了日寇。明朝因此也元气大伤,后来西北李自成起义、东北满兵入侵,都无力对付。从此两国政府的关系休戚与共,用朝鲜国王的话说,就是“名为君臣、情同父子”。一直到了清朝乾隆时期,当时的国王还经常自责,是为救他们而使明朝丢了天下。在《朝鲜实录》里,称明朝为“天朝”、“中朝”,皇帝为“万岁”、“圣上”等。朝鲜统治者也很对得起明朝。当清兵进攻关内,他们就在后方牵制,以至引起清统治者皇太极报复,出兵先攻陷了朝鲜,并将朝鲜世子带到盛京(现沈阳)做人质。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乾隆时期。明末东北沦陷,朝鲜至北京的交通切断,每年元旦,朝鲜国王在汉城行“望阙礼”,朝西面的北京方向行礼,然后回到宫中朝万历皇帝的牌位行礼,以至失声痛哭。这种做法一直延续着。入清后,朝鲜王朝内部一直保持明朝的正朔(纪年),一直记到崇祯一百四十多年。

  清朝入关后,逐步修复与朝鲜的关系,康熙年间已开始逐渐变得友好,乾隆起又是情同一家,所谓人质,实际成了两国友好的大使,他们回国即位后,对中国很有感情。晚清“甲午战争”,是整整300年后的十九世纪末又一次“抗日援朝”。遗憾的是,这时中朝两国的对手已今非夕比,中国军队不但未能解救朝鲜,中国还因此“割让”了台湾。历史说明,中朝两国、两国人民是长期的朋友,两国应正确认识历史,勿为亲者痛、仇者快的傻事。这才是欣赏《大长今》后,我们应有的启迪。

  他在最后指出,作为文艺作品,历史剧首先讲究戏剧自身的艺术规律,包括人物刻画、情节虚构等等,但也要讲究历史真实,大的历史面貌,比如历史上中朝关系的本质,应符合历史真实;而典章制度等明明存在的具体历史事实,是无必要虚构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