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周国富:苦难中微笑前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6日06:07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爸爸去世,母亲远走他乡,不到一岁的他,和年近七旬的奶奶、智障的叔叔一起艰难度日。19个春秋过去了,如今在大学校园,好学、乐观、向上的他,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周国富:苦难中微笑前行

  12岁,他用稚嫩的肩膀扛起家庭重担

  周国富的家,在郑州市东郊的圃田乡东周村。周国富还在襁褓中时,爸爸出车祸去世,两个月后,妈妈也远走他乡。不到一岁的他,和年近七旬的奶奶、智障的叔叔一起艰难度日。

  对童年,周国富只有这样残存的记忆:秋天的田野里,奶奶怀里抱着幼小的他,弯腰弓背,不停地劳作。

  靠着土地的收成和周围好心人的帮助,周国富和奶奶、叔叔维持着日常生活。

  到了上学的年龄,因为几十元的学杂费,奶奶牵着小国富的手,老师,校长,村委主任,一个一个地找。

  终于可以上学了,小国富没钱买校服。每次集会,小国富看着同学们整齐漂亮的校服,泪光中闪烁着坚强。

  周国富说,从小到大,他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

  小国富哪里知道,生活的磨难才刚刚开始。

  一天晚上,刚上初一的周国富兴冲冲从学校回家,却发现奶奶躺在农具房里一动不动。突发脑溢血的奶奶从此卧床不起。

  12岁的小国富,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庭重担。

  “这孩子太懂事了,做饭、洗衣、地里农活,样样都干。十几岁的孩子,要给奶奶换尿布,擦洗身子,抱奶奶晒太阳,真难为他了。”邻居周大娘感叹。

  对于周国富来说,最难的还是学费。每学期开学前,他都用三轮车拉着奶奶,一家一家地借。

  教过他三年课的老师刘光辉回忆:“这孩子初中三年,从未迟到、旷课过一次。”

  不怕苦,不怕累,永不言败

  2002年,周国富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高中,这却让他犯了难:高中要住校。上学吧,奶奶不能自理;不上吧,奶奶以死相逼!

  咬咬牙,周国富踏进了高中的大门。

  周国富说,从那时起,这样的生活状态一直持续到现在:每到双休日,急急赶回家侍奉两位老人。备齐药品,交够水电费,买菜,再把地里的农活干完,最后蒸好足够奶奶和叔叔吃上一个星期的馒头,对叔叔千叮咛万嘱咐后,才敢回到学校。

  周家最大一笔收入,来自拆迁所得的4万多元的补偿,可搬入新居却要8万多元。后经协商,给村委打过欠条后,才于2004年入住新房。

  6月11日,记者在周国富家新房看到,三张简易床,一张饭桌,一个电视,就是全部家当。周国富的姑姑说,这些都是亲戚送的。

  就是这样的家境,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周国富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优秀学生、优秀班干部,2000年还获得了郑州市“优秀班干部”称号。

  “生活给我的,就是不怕苦,不怕累,永不言败。”周国富说。

  生活给予他太多磨难,他却充满感激

  2005年夏,周国富顺利进入了河南教育学院。

  周国富窘迫的家境,除辅导员王化忠略知一二外,全班同学无一人知晓。

  在同学付苇苇的眼里,周国富性格开朗、积极向上、认真负责。她说:“每次班集体活动,周国富都是最积极的组织者,没有他的参与,大家觉得缺少生机。”

  每周四,是学校的例行卫生检查。同寝室的韩超说:“每次都是国富留下来,把凌乱的宿舍打扫整理干净。”

  生活给予周国富太多磨难,他却充满感激。他说:“我虽然出生在一个不幸的家庭,但我是幸运的,从小到大,我得到了无数的帮助,我要感谢所有帮助我的人,感谢这个充满爱心的社会。”

  王化忠老师这样评价周国富:“他出身贫寒,但从未感觉命运对自己不公,做任何事都不轻易放弃。他的乐观、向上和负责任,正是当代大学生所需要的。”②8

  □本报记者阙爱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