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孔子标准像”难获认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6日08:17 海南新闻网-海南日报

  6月13日,中国孔子基金会正式推出孔子标准像雕塑(初稿),征集反馈意见,预计定稿后的孔子标准像系列将于今年9月在孔子诞辰2557年的祭孔大典上正式向全球发布。同时完善相关知识产权,使孔子像的使用更加严肃和规范。(《华夏时报》6月14日)

  孔子生活在2500多年前,要想知道那个年代的人长什么模样,不外乎一靠流传下来的手工绘像,二靠声口相传的描述,三靠经史子集的记载,四靠遗存基因复原技术。可惜,

手工绘像要流传下来,需要不断临摹重画,而每次重绘都会使部分信息失真;声口相传很容易越传越离谱;典籍记载应该可信了吧?遗憾的是,不同年代的人对相貌的评价和表述的标准不同、理解各异,总有好事者在新的典籍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加以增删,搞得人们不知道应该相信谁;剩下来,只有靠基因复原技术了,可孔子的DNA又到哪里去找呢?所以,想知道孔子到底长什么样,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要由此为他老人家定制出个标准像来,就更是匪夷所思了。

  其实,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孔子”,历朝历代也从来没有一个统一的孔子标准像。据说,山东有位骆承烈先生,一生收集各种孔子像达2500多种,分“皇家孔子”、“官家孔子”、“儒家孔子”、“布衣孔子”、“海外孔子”等类,分别代表了不同时代、不同群体的人们心目中的孔子形象。我看,千百年来习以为常,没有什么不好的,为什么非得搞个“标准”,来统一大众对孔子形象的认识呢?什么非得接受孔子基金会定下的这个峨冠博带、望之俨然的孔子形象呢?

  退一步说,即便知道孔子长相的一鳞半爪,基金会也没有权力来为孔子的相貌定标准。中国孔子基金会是一个学术基金组织,旨在通过募集基金,组织或支持国内及海外儒学研究,宏扬优秀传统文化。既然是民间学术组织,也就不具有发号施令的行政权力。因此,基金会自行确立孔子相貌“标准”,并向社会发布,暗含让其他学术机构和社会各界被动任何和接受的意图,这显然是不当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