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当印尼发生地震之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6日10:12 中国新闻网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实力、利益终究有一天是会消失和变化的,而道义、德行却会千古长存

  印度尼西亚中爪哇岛近日发生强烈地震。因为地震发生在周末夜晚、人口密集地区,所以伤亡严重。中国政府在第一时间向印度尼西亚提供了救灾援助,并派出救援队奔赴灾

区。

  当印度尼西亚发生地震损失严重之时,中国一如既往地伸出了援助之手。这可以说是一种大国风范。自己国民在世界上不受欺负,或者自己国民敢在世界上欺负别人,都算不上大国风范,而行道义,讲德行,受人敬重,才是真正的大国风范。因为与小国相比,只有大国才更有条件、有能力行道义,讲德行。

  说到救援与道义,在中国春秋时期,在与蓝色海洋岛屿风情截然不同的黄土高原上,曾经因为救灾发生过一场战争,结局颇为有趣。

  公元前647年冬天,晋国发生了饥荒,派人向秦国请求购买粮食。秦穆公征询手下大臣意见:给不给他们?一位大臣回答:施行恩惠而得到报答,作为君王还能要求得到比这更珍贵的东西吗?如果施行恩惠而得不到报答,那么,他们的百姓必然人心离散。而人心离散之时遭到讨伐,就不会有民众支持,就必然失败。另一位大臣回答:每个国家在不同时期都会遇到天灾。救济灾荒以帮助邻国,是合乎道义的。按道义行事,就会有福。于是秦国向晋国运去救援粮食,从秦国都城到晋国都城,从黄河西岸到东岸,一路上运粮队伍络绎不绝,人们把这次救灾行动称为泛舟之役。

  事有凑巧。第二年冬天,秦国发生了饥荒,也派人向晋国请求购买粮食。但晋国没有答应。晋国大夫庆郑劝谏说:背弃恩惠,就没有亲情;幸灾乐祸,就是不厚道;贪财吝啬,就是不祥;让邻国愤怒,就是不义。如果这四种道德都失去了,用什么才能守卫国家呢?另一位大夫不以为然,说:现在即使给了粮食,秦国对我们的怨恨也不会减少,反而加强了敌人的实力,不如不给。晋国最终没有卖粮食给秦国。

  第三年,即公元前649年,秦穆公决定向背弃恩惠的晋国君主兴师问罪。因为相信自己是正义之师,秦国人信心满满。秦国卜师宣称:我们将像秋天的风一样,吹过他们的山岗,吹落他们树上的果实,夺取他们的材木,我们一定会战胜他们。

  晋国人内心却充满了愧意。这不仅影响到君臣关系,甚至影响到了军队战斗力。晋国连败三次之后,晋惠公问大夫庆郑:敌人已经深入到我们领地中来了,该怎么办?庆郑回答:是主君引他们深入进来的,能怎么办?晋惠公派出大夫韩简去侦查军情,韩简回来报告说:秦军兵力比我们少,但战斗力比我们强一倍。晋惠公问:为什么?韩简回答:主君亡命在外的时候,靠了秦国的帮助才渡过难关;因为秦国喜爱你相信你,才帮助你回国就君主之位;后来我们又是靠了他们送来的粮食才渡过了饥荒。这三大恩惠我们都没有报答,秦国才来兴师问罪。现在我们出兵迎击,我军自觉理亏而懈怠,相反秦军人人愤慨而奋勇,斗志相差一倍还不止啊。两军交战最后果然以晋惠公被秦军俘获而结束。

  后来,秦穆公听从劝谏,将晋惠公释放回国。这一年,晋国又发生饥荒,而秦国再次运送粮食救济了晋国人。秦穆公说:我不喜欢晋国的国君,但是哀怜晋国的百姓。

  在人们印象中,秦国是依靠严刑峻法、虎狼之师一统天下的,但从史家这类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使秦国这样的后进诸侯之邦,君主也还是讲德行、有气度的。具有这种德行与气度,不能说与秦国的兴起毫无关系。

  这是中国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今天,时代变了,国际关系变了,自然不能简单套用,但它显示的道理依然让人深思。现代世界流行讲实力,讲利益,但是,实力、利益终究有一天是会消失和变化的,而道义、德行却会千古长存;而且,正如秦晋交战所表明的那样,道义、德行与实力、利益可以相互转化,道义可以改变实力,德行也会带来利益,行道义、讲德行也能给时人或后人带来好处和利益。这就是先人所说的行道义者必有福的意思。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文/海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