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探索职业教育新途径,破解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就业难题,昨日漯河市——“以工助学”先遣队南下“取真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6日10:19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探索职业教育新途径,破解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就业难题,昨日漯河市——“以工助学”先遣队南下“取真经”
□首席记者刘广超文图

  6月15日一大早,漯河火车站广场彩旗飘飘,热闹非凡,500多名青年男女排着整齐的队伍,有序地集结在候车大厅前。他们中年龄最小的16岁,最大的22岁。上午9时许,“欢送临颍县赴深圳‘以工助学’学员启程仪式”举行。这批即将踏上征程的“以工助学”先遣队,拉开了今年漯河市向深圳市大规模输送初、高中生半工半读的序幕。

  五百多名学员赴深工读3年

  昨日,临颍县委书记郭国辉告诉记者,今年3月初,通过漯河市有关领导的联系,由香港中小企业家协会、深圳市企业家联合会等组成的考察团,在对漯河市3区2县深入调查后,决定把临颍县职业教育中心定为联合办学对象。

  3月下旬,漯河市副市长孙运峰带团回访深圳市,通过考察办学条件、举行企业座谈会,对用工制度、技能要求等深入调研,详细商讨了对口联合、校企结合、工学交替、以工助学的方式和内容。3月28日,在孙运峰的主持下,深圳市企业家联合会、深圳市东方教育集团、深圳市职业技术学校与临颍县相关部门签订了正式合作协议书。至此,临颍县每年要组织1000名初、高中毕业生,到深圳市的学校和企业进行为期3年的半工半读。这次的500多人是第一批学员。

  市长殷切寄语化解家长忧虑

  虽然各种保障措施完备,但不少学员家长还是赶到了火车站送行,依依不舍。“孩子还不到18岁,长这么大还从没出过远门,我真担心他到深圳后能不能适应,有点舍不得他远行。”一名学员的母亲告诉记者,“但为了孩子的前途,为了孩子以后学到技术,能够找到好的工作,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临颍县一定要做好这500多名学员的跟踪服务工作,完善管理措施,关心爱护他们,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他们在深圳学习好、工作好、生活好……”亲往火车站送行的漯河市市长靳克文的一番话,化解了不少家长的忧虑。

  在慰问了数十名学员和跟队老师后,靳克文告诉记者:“开发‘以工助学’工程,让农村的孩子有学上,上得起,有活干,有钱挣,这是政府、农民、企业和教育创新的多赢;也是教育服务群众,服务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因此,让家长没有后顾之忧,政府做好善后工作至关重要。“

  全程服务机制确保学员权益

  据介绍,漯河市与深圳市签订的协议书规定:深圳市负责对这些学员进行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保证每年有4个月到现代化企业实习;深圳市每年为临颍县职教中心投资100万元,作为办学和前期培训费等。

  另外,深圳市对所招学生实行零学费入学,学习过程中定期到企业实践,用劳动所获取的薪酬顶替学费;学员可根据个人特长和喜爱选择专业,3年学习期满后,保证学员获得中专或职高毕业证、专业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深圳方确保学员毕业后就业率100%,并对口安置,月工资不低于1200元。

  为服务好并确保这些学员的权益,漯河市和临颍县各相关部门出台了大量的配套措施。政府全面协调各方面的工作。教育部门制订了详细的学员输出方案。劳动部门提供劳务指导、职工维权服务。卫生部门对全体学员进行体检并全程跟踪医疗保健。公安部门负责往返安全保护。民政部门对贫困学员家庭提前帮扶。在出发之前,有关部门均与学员及其家长签订安全和劳动就业合同及教学就业安置协议书,发放了跟踪服务卡,实行班主任跟班制度,从学员入学到毕业,每天不间断有人贴身服务。

  新型职教模式破解三大难题

  “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企业和学校的这一成功联姻,是办学模式的创新,对提高临颍县国民的整体素质,把人口大县压力转化成为人力资源优势,有着积极的意义。也将为漯河市的职业教育与劳务输出有效地结合,走出一条持续健康的快速发展道路。”漯河市市长靳克文认为,这种工学交替,以工助学的办学模式,不仅能将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及时转化成生产实践,而且还能增加收入,解除学业上的经济负担,也能为企业水到渠成地造就和培养实用技术人才。将来这些学员学成归来后,将是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

  漯河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一创新办学模式走出了一条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新的办学路子,符合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近日关于在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有关政策,实施“以工助学、工学交替”工程是创新教育模式的一个新的举措。通过这一有益探索,可破解广大初、高中毕业生上学难、就业难、致富难三大难题。

  线索提供黄大龙

  漯河市市长靳克文为500多名“以工助学”学员送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