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从徐工竞购战看民营经济的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6日10:31 新京报

  如果不纠正对民营资本的认识偏差,即使三一出价再高,面对外资控股徐工“木将成舟”的局面,最后的结果也可能是功败垂成。

  早在2004年底,国内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商徐工集团就与美国凯雷投资集团达成控股权转让协议。然而,这场收购战所引发的后续风波却是徐工和凯雷双方都始料未及的。时至今日,双方的“结婚证书”也没有得到商务部的批准。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国内另一家

工程机械制造厂家、具有民营身份的三一重工执行总裁向文波近日在其博客中公开提出:愿以4亿美元收购徐工集团。一石激起千层浪,本来就已经闹得沸沸扬扬的徐工收购案重新引起了国人的高度关注。

  自从三年前徐工集团释放出有意引进外部资本参与企业改制以来,就立刻吸引了来自全球的各路资本的青睐。凯雷投资集团、JP摩根财团、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商卡特彼勒有限公司等等,纷纷出手竞购。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资本却寂静无声,只能做“壁上观”。于是,本来一场国内外资本同场竞购的好戏,最终演变成一场外资的“独脚戏”。当然,国内资本并非是一言不发。

  按照向文波的说法,早在2003年底,三一集团的董事、高管就对徐工改制问题进行过认真研究,然而,他们的竞标方案却如石沉大海,并没有得到任何回音,最终只能看到凯雷在这场竞购战中胜出。

  事实上,三一的遭遇并非独此一家。在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不仅遭受的非议众多,而且即使竞标成功,对国有企业的整合过程也是道路坎坷。而这也许就是三一无缘徐工的重要原因。

  一般来说,人们对民营资本参与国企改制的怀疑来自四个方面:一是收购的动机似乎不纯,很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民营收购者往往将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对被收购对象的职工不管不顾;二是民营资本实力不足,只会玩让人眼花缭乱的资本游戏,擅长“空手套白狼”;三是缺乏长远眼光,注重短期套利;四是民营企业普遍治理结构不完善,容易出现“道德风险”,等等。一些案例似乎也为这种猜疑提供了注脚:一些曾经在资本市场上呼风唤雨的民企早已土崩瓦解,而另一些则深陷在怀疑和谣言的陷阱当中。

  客观上来讲,我国民营资本确实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缺陷,但从根本上来说,这正说明了我国鼓励民营资本发展的政策和法律制度还不完善。虽然近些年来国家出台了不少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措施,但真正能够落在实处的还不是很多,一些政策和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只是“雷声大雨点小”。这不仅严重束缚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和民营资本的壮大,客观上对国有企业改制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出于政绩的需要,喜欢把外资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这也是民营资本被迫“靠边站”的制度性原因。

  另一方面,引进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制也并非是惟一的万全之策。像徐工集团这样在国内工程建设机械领域具有龙头地位,又属于重要的装备制造行业,而且还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首家百亿元大集团的企业,在转让控制权时也应该有国家安全战略的考虑。退一步想,即使让外资收购,也不能绝对保证徐工的发展万无一失。

  如此看来,如果不纠正对民营资本的认识偏差,即使三一出价再高,面对外资控股徐工“木将成舟”的局面,最后的结果也可能是功败垂成。

  □李长安(北京多科德经济咨询公司首席研究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