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凤凰镇从远古走来(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6日10:32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凤凰镇从远古走来(图)

  古镇在蓝天下显得恬静幽深文/图记者姚村社实习生孙海燕

  特别提示

  在秦岭深处柞水县东南部45公里的社川河畔,有个保存尚好、名曰凤凰镇的古镇。其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有轴线聚集、东西向的民居老街和“鲤鱼状”辐射的联体建筑群,还有那“老药行”、“古钱庄”、“永盛发”老字号和手工作坊等等,让人惊叹。更令人称奇的是,不少居民至今还保持着清晨开张、傍晚打烊的生活习惯,恬静的生活、淳朴的民风宛若一处世外桃源,有史学家称其为具有楚韵的“江汉古镇活化石”。

  一条古街藏闺秦岭深处

  沿着307省道,在崇山峻岭中穿行了好几个小时,记者终于驱车来到这个带着些许神秘色彩的凤凰镇。在一处完全属于明清风格的店铺里,一位老人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

  凤凰古镇因对面那座山而得名。曾经有个古老的传说,一只美丽的凤凰不知从何处飞来,见到清澈见底、翠绿荡漾的秦岭山泉,就伸长脖子,把嘴扎进社川河里喝个没完。凤凰镇就这样叫开了,当地居民更是亲切地称这个地方为凤凰嘴。

  凤凰真的给这里带来了吉祥。这个充满江南风韵的古镇,位于秦岭深山的社川河畔,地处社川河、水滴沟、皂河沟交汇处的三角洲。镇域地形呈“宝葫芦状”的“山梁谷川”地貌。一座青石小桥连接了镇外的繁华和镇内的古老。一眼望去,小镇内,曲曲折折,高高低低,宽处不足丈五,窄处仅有八尺,清一色的板门店铺相对而立,大都雕梁画栋;古镇保留着明清时代所建造的有轴线聚集东西向的民居老街和“鲤鱼状”辐射的联体建筑群,千米长的街道上至今仍有60多座明清时的民居,置身其中,有种时空倒置的感觉。记者穿街时正值下午5时许,一50岁左右的老者看来准备提前“打烊”,正一块门一块门地上着铺板,动作娴熟轻巧。这是一间并不太大的铺面,向门里望去,经营的都是一些生活用品。记者细细观察后发现,临街铺面一般都用结实耐磨的核桃木或漆木板做成,黑黢黢的。

  从街上一路走来,记者发现这些建筑很有规律。临街建筑均为二间或三间的纯木构造,一层为门铺,二层为客户,可以说是前店后宅。铺面宽不盈丈,宅深却达三四十米之多。从外向内有二、三、四个单元不等,鲜明的江南民居风格,特色一律的四合院形式,每个单元都有“天井”,巧妙地解决了采光问题。铺面的间数和纵深的长度,代表了当时主人的富裕程度。从现在保存的比较完整的几处商铺看,山墙巍峨,飞檐曲拱,雕梁画柱。虽经数百年风雨侵蚀,仍不失富宅豪门之雄风。走进那些普通的民居,每家每户都整齐地陈列着明清遗留的“八仙桌”、“长木凳”等,虽然表面斑斑驳驳,但不乏古韵。当地居民称,凤凰镇早在唐代就形成了。但据当地史料记载,清顺治初,豫、鄂、川等地客商看到此处水运交通发达的优势,来凤凰镇经商并定居下来。清末民国初年,商铺字号、店铺钱庄遍布满街,形成了32个大的商号。凤凰镇成为秦岭以南接连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重要商贸集镇。只是到了上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水运的枯缩和公路交通的改善,凤凰镇渐渐失去了昔日的作用,被遗忘在深山里。

  古镇锁住了“历史”,却挡不住现代生活带来的繁荣。记者发现,古镇上“新华书店”、“美容美发”以及各式各样的时装店、化妆品店等夹杂其中,并不比外面的世界逊色多少。不时有摩托车和打扮入时的女郎从街心穿过,更是与古老的镇子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个“老字号”就是一本书

  提起那些“老字号”,现在的年轻人恐怕还是有点陌生———毕竟离现代生活遥远许多。可走在凤凰古街,你会被那些“老字号”紧紧地吸引着,这种古老深深地震撼着人们,它们就像磁铁,吸住了时间和历史。一路上走去,现存的“老字号”还有四五家。

  一名为“茹聚兴药行”的“老字号”吸引了记者的眼球。跨进门槛,记者见到了药行的主人———一位79岁,耳不聋、眼不花、精神瞿铄的茹德寿老人。

  “茹聚兴药行”是其祖父留下来的。祖父茹含林原籍山阳,咸丰庚申年(1860年)带着3个孩子落户凤凰镇,以染布、鞭炮、烧酒生产积累金银,收购了“永盛和药行”,创建了“茹聚兴药铺”。经营过程中,虽经过种种曲折磨难,祖父和父亲还是把药行撑了下来。

  清朝时父亲过世,茹德寿接手药行,扬其祖志。药行的经营并非一平三顺,光在茹德寿手上,由于政局不稳就先后停开了几次。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部队来这里打仗,药行不得不停了两年。解放以后,从1955年到1978年,茹德寿一直被打为“黑帮”,铺子被“上面”收取,与另外的几个铺子联营,变成了集体药行。一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允许个人经商,茹德寿才重新开起了药行。药行保持了祖上的风格,其木雕门楣牌坊,成为凤凰古街民居中最有名的一座。颇大的8对金鼓石墩撑起一座砖木结构的大厦,门楣雕刻画面,无论从前面还是侧面看,都以“三阳开泰”、“福禄寿临”、“二龙戏珠”、“六合同春”、“五福庆寿”、“福寿康宁”为顺序,这在封建社会是一种理想象征;仰望高耸的升递状防火墙,檐下云牙飞舞,象征“上交天子”,意在挑战当地富豪的权威;骨木结构的龙门架、青砖灰瓦红色墙,表示“藏镪百万”;连续三进深宅大院,不同造型的门窗、檐瓦、水滴孔相互陪衬,以木、石、砖的花饰群体连续组合,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地域文化特色。

  现如今,茹德寿的次子接传了祖上基业,“茹聚兴药行”仍在这条古街上焕发着青春。在记者采访的40多分钟里,就有好些当地居民过来寻医拿药。如同“茹聚兴药行”的发展历史,好多百年“老字号”都充满了波折,一个“老字号”就是一本书。由于历史的渊源,古街现在保留的“老字号”确实已经不多了,“古钱庄”、“永盛发”都是,药行就剩下这一家了。

  铁匠铺里炉火正红

  沿着这条深深的巷子走去,记者依稀听见了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在古镇的东头,有两排紧挨着的6家铁匠铺,其中4家炉火正红。站在街边向里看去,铺子里灰蒙蒙一片,老式的铺板门已经看不出原来的颜色,墙壁上的泥土有好多垮掉下来。铺子门口的木板上摆满了打出来的“战果”,有铁镐、钉耙、镰刀、火钳、锅铲,也有当地锁门用的活扣、打鞋底的针钳及牛鼻栓等小玩艺,淬过火的一端发着蓝盈盈的光。一位村干部介绍说:“凤凰古镇四面环山,瘠薄的土地不适用大型的农业机械,铁器农具依然在这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提到这儿生意好像还不错时,对门的明师傅接过了话茬:“还别小看这几间铺子,每间每年都能用掉5000斤左右铁,我已经在这里打了几十年了,从我这儿走出去的徒弟已经有7个。安徽、山西、河南等周边地区的一些矿老板也常常到咱这里订制铁器,生意一直还不错。再说,现在打铁用上了鼓风机和弹簧锤,风箱之类早就淘汰了,省了不少力气。”说话间,一位骑自行车的小伙子经过此地,明师傅指着说:“那个人是我们镇上最小的铁匠,今年30岁,叫韩昌顺,家住离这里40里开外的皂河村。原先在这里给别人当徒弟,现在自己在他们村也开起了铁匠铺,因为人老实肯干,生意也很红火。”

  86岁老太在纺丝

  也许是告别了城市的喧嚣,在古镇上待了几天,心情异常的平静。踏着明清时留下的古街、古巷,感受着过去的点滴,恍若隔世一般,思维似乎都已停止。走在街上,无意中被这样一个场景吸引住了:在一普通民居的厅堂里,一个十分古老的纺车前,一位老太坐在垫子上,一手把住手柄,一手牵着纺线,偶尔转动一下纺锤,其动作之娴熟,让记者不由得放轻脚步走了进去。老太太慈眉善目,朝我们微笑了一下,停下手中活计,招呼我们坐了下来。

  老人家名叫邹时珍,今年86岁,虽然是个“小脚”,但走起路来稳稳当当,眼睛不仅不花,还出奇的明亮,说话的声音也很清脆,让人难以和她的这般年纪联系起来。老人家20多岁时嫁给凤凰镇的李忠厚,从此就在这里安家生活。由于老伴过世得早,女儿结婚后离自己又比较远,老太太已经单独生活了20多年。正聊着,一位中年男子拿了一把青菜走进来:“刚从菜园子里拔回来的,给你捎点。”邹老太说:“又给我拿菜来了,上次还有一点哩。”毕竟上了年纪,邹老太两年前已经不种菜了,有时间就摇着纺车纺丝,街民祈神时,她用丝线做成五彩花线,或给小孩子做花鞋,随心地挣点小钱。再加上国家每个月的135元生活补贴,老太太清茶淡饭,吃斋念佛,日子过得清幽释然。

  记者以探求的口吻问询老人“青春常驻”的秘笈,邹老太舒心地笑了。原来在这条古街上,像她这样上了年纪却依然行动矫健的老人比比皆是,仅80岁以上就有二十来个。

  古镇民风淳朴,人们生活恬静。让记者惊叹的是,不少居民至今还保持着清晨开张、傍晚打烊的生活习惯,并坚持每天吃两顿饭;婚丧嫁娶等传统习俗也十分讲究,让人难以用笔墨叙述清楚。古镇上人爱看戏,但凡演戏,不论是逢年过节,还是庆典集会,只要有人牵头组织,附近的机关、学校、厂矿单位无不踊跃参加。临时搭建的戏台下,总是聚集着一片又一片人群,有看戏的、摆摊的、卖小吃的,热闹极了。凤凰的传统戏如汉调二簧(汉二簧)、山二簧、土二簧在这里依旧很正统,独具情怀的陕南民歌热情洋溢、质朴纯真的柞水花鼓也依然风韵雅致。

  古镇开发保护有待时日

  历史的外壳在古镇停留着,一睹其芳容的人们不由得产生暇想与思索。

  凤凰古街是陕南地区独一无二、保存尚好的古商铺民居建筑群落,有史学家称其为具有楚韵的“江汉古镇活化石”。在此之前,由于历史的原因,当地许多居民缺乏应有的保护意识,拆古民居盖新房,破坏了一些民居建筑,一些原来用青石铺砌的街道也被水泥路面取代。2003年,凤凰古街被省政府列为特色民居保护区。只是由于资金短缺,有些年代久远、雕饰精美的民居已经破败了,有的房子到了非修不可的地步却还在苦苦撑持着。好在当地政府计划将凤凰古街的传统建筑和传统民间工艺结合起来,走保护与开发并举的路子,凤凰古镇也许会成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得到有效的保护。

  凤凰街村主任孙联印告诉记者:“凤凰古镇四面环山,水山交映,显得深沉浑厚,古街温暖、宁静,时刻都在焕发着它的古老风韵。前不久,省建设厅的领导来此搞了一个专题调研,凤凰古镇的开发与利用将步入一个新的阶段。我们村‘两委会’经过研讨,已经决定把古镇的旅游开发当做重点项目搞好、搞活,把凤凰古镇作为陕南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样板来建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