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铜须事件”背后的媚洋心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6日18:00 光明网
庄华毅

  妻子一夜情、丈夫网上哭诉、数万网友“追杀”“通奸者”,央视介入,美国媒体斥骂网友为“暴民”,数十天来沸沸扬扬的铜须事件,至今还没有尘埃落定的迹象。

  如果不是海外媒体的介入,如果不是他们对“中国暴民”的指责,事件其实也不复杂,事实无非真的假的两个可能,观察无非道德法律两种角度。

  假设婚外情是真,那铜须现在所受的困扰,是咎由自取。他也许真的很痛苦,但比起他给对方家庭造成的痛苦和不幸,说不上加倍偿还,甚至还说不上一报还一报,他在道德上根本不值得同情。但他有法律上的权利,如果他希望维护自己的权益,那么,针对少数行为特别恶劣的侵扰者,该起诉就起诉,该立案侦查就立案侦查,有关部门应该会站在铜须一边。如果他慑于道德的压力放弃法律上的权利,那是他自己的选择。他早就满了18岁,应该懂得怎样为自己的行为和利益负责。

  假设婚外情是假,铜须是被污蔑,被侮辱,被诽谤的受害者,那事件就更简单了。他应该坚定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声誉,他还可以要求女方和自己一起表态,共同批驳谣言,如果女方参与到诽谤行列,他甚至可以把法律之剑指向女方。这样,他还可以用维护合法权益的决心,表明自己的清白,赢得道德上的胜利。

  但我们看到的铜须,在排山倒海般的声讨和“追杀”前,基本采取回避态度,倒是海外的《国际先驱论坛报》等媒体“路见不平”,站出来声讨网络上的声讨者,《国际先驱论坛报》称之为“以键盘为武器的中国暴民”,并以之为新闻标题。

  无庸讳言,在大量的声讨中,会包含着从众心理,哄众心态,看客心态,这在古今中外,恐怕都是少不了的。翻开《圣经》,翻开西方的历史,我们都不难发现类似的心理。在具体事件中,这些心理往往和正义感,卫道立场等杂糅在一起,形成人性可爱、可笑又可怜的一种混合体,但是只要没有演变成现实的血腥,笔者认为类似心理还没有达到可恨的程度。

  “暴民”这样的字眼,是贵族对下贱而不驯服的臣民的称呼,有很浓的蔑视和厌恶的色彩。外国媒体对我们的这种人类共有的弱点进行剖析,无疑有利于我们认识自己,调整方向。但是,使用“暴民”这样粗暴的字眼,表现出一种极端的不尊重,一种稳握话语权的傲慢,一种起码礼仪的缺乏,一个国家的媒体对另外一个民族的群众使用这样的字眼,笔者认为万万使不得。

  但是被骂做“暴民”之后,整个事件的方向发生了逆转。本来不是问题的互联网自律,个人隐私保护等课题,在“暴民”说的笼罩下显得格外沉重,铜须事件的解读,也有了一种完全不同的话语背景。国内一些媒体也纷纷跟随“暴民”说的指挥棒唱和,甚至有些网友,由于外国人骂自己是“暴民”,也越来越觉得自己象是一个暴民。

  然而,同一事物,观察的角度不尽相同,同是美国人,观点也未必一致。不妨做个假设,如果国内某媒体骂网友是“暴民”,然后美国报纸指出,这种骂法,表现出中国媒体缺乏对民众的理解和宽容、不够开明、不够人性化,甚至说是使用者教养的缺乏,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现在拥护“暴民”说的翩翩诸君,不知又要如何随美利坚的旋律起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