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强势推进科学技术创新 全力支撑南昌经济腾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7日03:24 大江网-江西日报

  跨入新世纪以来,南昌市科技工作围绕“创新”二字狠下功夫,通过创新科技工作思路、创新科技工作重点、创新科学技术、创新科技政策、创新科技管理等大力推进了科技管理工作,促进了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正是突出了“创新”二字,科技工作的面更广,工作更实,成效更明显。2001年,南昌市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为全国专利试点城市。2002年,南昌市确定为国家“十五”期间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2004年,科技工作实现了“三个一”的突破,即第一家国字号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基地落户南昌;南昌

科技工作第一次融入国际科技合作组织,顺利加盟世界科技城市组织;全市第一家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的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成立。2005年,国家科技部批准南昌市为2003-2004年度全国市(县、区)科技进步先进市,为江西惟一获此殊荣的城市。与此同时,南昌县、青山湖区被国家科技部批准2003-2004年度全国市(县、区)科技进步先进县(区)。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余欣荣,市委副书记、市长李豆罗,副市长罗慧芬,市科技局局长陈喜民被国家科技部授予2003-2004年度全国市(县、区)科技进步工作先进个人。南昌市科技局被省科技厅评为2004、2005年度全省科技管理工作优胜一等奖单位。

  科技工作思路创新 领跑科技事业发展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正确的思路就没有未来的出路。只有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工程,大胆探索,大胆实践,才能走出一条符合科技发展的新路。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科技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新形势,南昌市科技局以2001年全省开展的解放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在全局系统开展广泛的思想解放大讨论。围绕如何发挥科技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先导作用,在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工作定位上认真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了“加大科技工作对外开放力度,走出科委做好科技工作”的新要求,明确科技工作要加快实现“两个转变”。即:从依靠行政手段配置科技资源向依靠市场手段配置科技资源转变,从主要管理项目、安排经费转向为产业部门、为企业科技进步和创新进行指导和支持。把主要精力放在抓调研、清思路、出政策、强服务上来。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3334”的科技工作思路。即科技工作的对象三个对接:重点抓好科技与企业的对接、科技与开发区的对接和科技与开放的对接;科技工作的三个抓手:抓一批科技示范企业、抓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和抓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科技工作的落脚点要三个长入:促进科技长入经济、长入社会、长入企业;四项服务:落实信息、资金、政策和载体四项服务。由于更新了观念,明晰了思路,突出了重点,科技工作的服务领域得以拓宽,科技工作的显示度和影响力得到了提高。

  科学技术创新 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南昌市科技局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按照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提高持续创新能力为核心,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高新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一方面,以我市被国家科技部评定为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工程重点城市为契机,通过实施CAD、CIMS应用示范工程,CAD技术在我市的航空、机械、汽车、电子和工程设计等重点行业的大中骨干企业中普及率达77.7%。共培育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50家,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的制造业信息化工作。此外,大力推进了“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建设。在2004年国家科技部批准我市为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之后,我市主要通过规划基地发展,重点支持南昌市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运作,重点支持基地内科研项目“硅衬底蓝光二极管制备技术”的实施和半导体照明应用示范及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招商引资等工作的开展,以政府采购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方式,有力地推进了南昌市基地的建设。目前,LED产业从业人员已达万余人。至2005年底,基地销售收入35亿元,占地方工业比重4.77%。同时通过采用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农业园区建设相结合,通过建立超级水稻良种示范和繁育、特种健康水产、绿色畜禽、生米藠头、食用菌、名优中药材、花卉苗木等支柱产业等试验示范推广基地,促进了农产品的品质优化和升级,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我市农业科技进步。

  科技政策创新 为科技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科技进步环境是加快科技创新,实现科技工作新突破的重要保证。要营造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科技的良好风气,政策环境很重要。近几年我们把政策创新作为科技部门抓大事、谋大局的具体工作来抓。

  五年来,我市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加强科技成果管理、增加科技投入和提高科技计划管理、加快科技人才集聚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文件。《南昌市科学技术投入条例》、《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市属科研机构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共南昌市委、南昌市人民政府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南昌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关于扶持光电子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法规的出台,为南昌市的科技进步,促进科技与经济有效结合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法规保障环境。

  特别是南昌市第一部科技法规——《南昌市科学技术投入条例》的出台与实施,确保了财政性科技投入的逐年增加,完善了我市风险投资机制,引导了企业科研开发的投入。全市地方财政科技三项经费由2001年的1100万元增加到今年的3600万元,增幅达227%。

  科技管理创新 促进科技大协调

  “管理是兴国之道”,管理也是兴科技之道。管理出水平,管理出效益。近几年来,我们强化了管理服务和统筹协调。积极搭建了科技服务平台,组建了技术创新促进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我市的企业。同时,积极为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与我市企业合作牵线搭桥,促成了一批科技合作项目的签约,并对其中的重大项目给予重点扶持,推动其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树立了“大科技”的理念,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的职能,努力实现各部门的合作联动,在全市形成推进科技进步的大合唱之势。

  “十五”的科技工作为今后的科技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十一五”开局年的科技工作,重点就是要着力构建科技创新“四大体系”,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提高核心竞争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其策划主体是政府。要加强创新环境建设。2006年拟成立市科技创新协调领导小组。通过组织重大创新活动和实施创新计划,通过建立全市科技创新会议制度等,聚集部门力量,整合科技资源,在全市协调有序推进自主创新。出台关于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意见等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制定、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技术进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增加科技投入的一系列举措。要重点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科技优势力量,优化配置科技资源,推进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构建特色科技创新体系。要重点创新管理,在管理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尊重全球化发展的规律,把握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把科技工作的中心转到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化上来。

  二是构建知识创新体系,培植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高校院所是知识创新体系建设的主体。围绕全市社会经济发展重点,高校院所要以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科技人才的培养及科技成果的研发为重点,突出原始创新,实现重点突破,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孕育成果源头,为高层科技人才搭建创新平台。2006年,我局将以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的申报与科技扶持、市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重大重点类计划项目的承担与实施为主要途径,把驻昌高校院所培植为我市知识创新的重要阵地。同时,积极推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合作,鼓励合作共建博士后工作站,为有效提高高校院所的持续科技创新实力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不定期举办高校院所与企业、县区间的科技成果对接洽谈会,引导高校院所科研开发符合企业及市场需求,使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尽快走出象牙塔,促进产学研结合与深化,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三是构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通过科技计划项目的立项、政府科技经费的投入,引导企业增加科研与开发的投入。通过支持南昌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建设、先锋软件基地及我市汽车、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医药、服装等重点发展产业,不断提高企业自主知识开发能力,使企业成为自主研发和承接转化科技成果的基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实验室,改善科技条件和设施。通过科技示范企业的培育认定与服务的强化,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意识,加速科技创新的步伐。力争在半导体照明领域掌握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方面取得新突破,如争取在ZnO(氧化锌)半导体发光材料项目研发方面取得突破,切实提高基地的科技实力。打造一个生物医药基地。力争在我市形成一个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院所为支撑的生物医药及中药现代化基地,把中药及生物医药产业打造成为以科技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四是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促进科技资源市场化配置。充分发挥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市技术市场协会、市高新技术企业家联谊会等中介组织的功能,实现其为企业、社会服务的宗旨。从2006年起,用1-2年的时间,在全市建成一个集专资源库、科技设备检测库、重点实验室中心和科技成果资源库为一体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为社会、企业、高校院所提供科技信息服务。拟建立南昌市科技大楼,强化科技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拟建立光电子孵化器,并资助各类专业孵化器的建设,鼓励在孵企业科技创新,对科研开发的新产品给予经费资助。拟建立技术市场产权交易中心。拟建立农业科技经济咨询团队,探询为农户服务的新途径。拟设立南昌自主知识产权发展基金,鼓励与支持自主创新活动的开展。

  科技工作重点创新 促进重点工作成效显著

  科技工作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工作方针。突出重点,加大集成,使南昌科技工作重点上有所创新,科技工作的显示度有所提高。

  ——实施大开放战略,强化产学研联合,科技工作对外开放与交流成效斐然

  近几年来,我们按照“跳出南昌看南昌,走出科委做好科技工作”的思路,加大科技工作对外开放与交流力度。为了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我市与沈阳市科技局、无锡市科技局、杭州市科技局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国内外智力、技术、人才和信息资源,为南昌经济发展做贡献。通过成立南昌发展促进会(北京)、在北京召开江西籍在京人士恳谈会、科技成果交流洽谈会来实现互动,促进双方优势互补,促进南昌科技进步。如在促进会员的帮助和引荐下,“再生资源大市场”项目等落户南昌,入注资金达1000万元。我市的江西联创博雅科技有限公司与韩国致光公司合作成立联创致光公司,注册资金分别为2000万元、150万美金。同时,按照“市场运作,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原则,南昌市科技局进一步加强了引导功能,积极当好“红娘”,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牵线搭桥。目前,我市已与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江南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师大、省科学院、省农科院等十一家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

  ——以“三个一抓”为抓手,科技工作的显示度日益提高

  科技工作要取得成效,就要点面结合。要以点带面,通过“点上”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面”上的发展。近年来,重点落实了“三个一抓”,即抓好一批科技示范企业、抓好一批科研示范基地、抓好一批科技项目,推动当地的科技进步。按照《南昌市科技示范企业认定暂行办法》,共培育了市科技示范企业30家。按照《南昌市科研示范基地认定办法(试行)》,共培育了14家市级科研示范基地。五年来,全市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57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95项,省级239项、市级1238项。通过科技计划管理办法的逐步完善与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促进了一批科技成果的涌现。目前,全市共有189项科技成果获科技进步奖,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42项、市级145项。

  ——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2001年,我市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全国专利工作试点城市。我局牢牢把握这一机遇,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科技经费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通过加强专利行政执法力度及专利法的宣传普及,在全市营造了尊重创新、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促进了我市知识产权工作的发展。截至2005年底,我市专利申请总量达11511件,约占全省总量的45%。2005年,我市的专利申请量达1150件,比上年增长21%,占全省年申请量的41%,与试点前的2000年相比,增长98%,其中发明专利349件,占年专利申请量的30%。南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技术创新增长速度在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中排名第十二位。洪都航空、江铃被列为全国第二批专利试点企业,江铃陆风SUV车成为中国首个出口欧洲的自主汽车品牌。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迅速发展,为提升我市经济、科技竞争力作出了积极贡献。

  ——大力推进技术市场建设,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

  “十五”以来,我市的技术市场管理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南昌技术市场管理环境日益优化。一是我市技术市场管理部门冲击了国家荣誉。2005年,南昌市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被国家科技部中国技术市场管理促进中心评为全国技术市场工作先进集体。二是技术市场发展政策环境优化。取消了技术合同登记行政收费,进一步减轻了企业负担,有力支撑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三是技术贸易机构逐步完善。目前,全市技术市场已形成市、县二级网络结构。全市在市技术市场管理办登记的技术贸易机构共有241个。从业人员有4023人。四是技术贸易日益活跃。市本级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1.6亿元,较上年增长近20%;南昌地区技术合同贸易额达到5.7亿元,较上年增长53.3%。技术成交合同数2413份,较上年增长23.3%。五是科技中介服务水平提高。成立了南昌市技术市场协会,属南昌第一家技术市场的民间组织。市技术市场协会的成立,进一步加强了协会与政府的沟通、协会会员单位之间的交流,有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根据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思路,正在着力筹建技术成果交易平台,为企业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南昌市科技局供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